平心而論:區選觀察

區議會選舉翌日,傳媒的報道都集中在區選建制派大敗、反對派大勝,以及投票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一點二的歷史性紀錄。然而,今次區選有甚麼值得注意的特點呢?

一向認為高投票率對泛民有利,今次也不例外。超高投票率令不少專家嚇了一跳,超過百分之七十一的投票率在其他國家也屬罕見。有人強調,大量年輕選民湧現是反對派致勝原因,其實各年齡層的選民都顯著增加,並積極投票,中、老年新選民也有增加,但不及青年選民的幅度及活動能力。

過往的鐵律依然可以參考,中、上階層地區泛民勝算較高,在低下階層地區和新界鄉郊,建制派依然有一定實力。

建制派比二○一五年少了大量議席,反修例事件發生後,林鄭跪低時建制派一片悲觀,現今證明他們的憂慮合乎現實,議席跌幅驚人。就算這麼多一向政治冷淡的中、老年人主動出來投票,只能夠解釋為表達對過去幾個月反修例暴亂的不滿,要用選票來支持那些主張止暴制亂黨派的立場。雖然他們的選票歸向建制派,但比不上反對派動員的年輕選民數量之多。今次建制派在大量公共屋邨失守,是否顯示建制派在爭取公共屋邨新一代失敗,明顯輸給對手?

反對派今屆最成功之處,是改變選舉議題,把區議會比併地區服務的本質,扭轉為對特區政府施政的整體評價。大家都清楚這幾個月來,政府處理反修例風波的手法乏善足陳,屢犯錯誤,建制派沒有立刻與政府劃清界線,讓對手輕易把建制派與特區政府施政掛鈎,對他們的候選人極之不利,但建制派一直未見澄清,也沒有把選舉議題還原為區議會地區事務本質,才招致今次的敗績。好好地在地區服務了幾十年的候選人,竟然敗給從無地區聯繫空降的政治素人。我昨天還說區議會是比併地區服務議題,建制派仍然有優勢,卻因為反對派成功扭轉議題,把區議會選舉說成是整體政治取向,並得到大部分選民認同,結果也令我大跌眼鏡。

以總票數約二百九十四萬而論,投票人數是二○一五年的兩倍,這次的動員投票人數的確驚人。粗略計算,反對派得票約百分之五十八,建制派約百分之四十,仍然不脫一貫的六、四比鐵律。不過,區選採單議席單票制,輸一票也是輸了席位,建制派雖然能夠維持基本得票比率,卻輸掉大部分席位,才給大家慘敗的印象。

儘管建制派仍能維持他們的基本選票,但不表示選民認為建制派表現很好,值得支持。我相信這些選民同樣對政府的表現不滿,只不過對大規模社會暴亂更不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