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弈,中國本來便有許多本錢,問題是缺乏抗衡的決心和毅力。可能是對國家現時情況有過多的顧慮,患得患失,害怕有所損失而猶豫不決,但最根本的是缺乏對美國和國際形勢的認識。
一是畏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少措施都是倣效美國、聽從美國,對美國產生出過度的崇拜、敬畏,卻沒有好好地了解這樣的措施實際帶給中國的好處和壞處,好壞之間怎樣平衡。畏美並不是知美,反倒是意識形態上的轉變,也包括許多媒體、教育方面的影響。
單以留學美國為例,內地開始對美留學大潮之前,港台學生的留美是窮學生,在餐館等基層打工,生活在美國基層中間,因此親身地體驗到美國的社會與經濟實況。中國內地留美初是以公費為主,不需打工,其後留學美國大潮開始,是帶錢到美國消費,是使錢而不是洗碗,住在中產富人區,生活奢華,基本上不知美國基層的生活情況,也不知美國實際的社會經濟制度。這些中國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不少是內地官學商的精英)大多是以變身為美國人為目的,他們畏美是因為他們依賴美國、投靠美國,不會或不敢懷疑美國。
二是不知美。不但不知道美國的實際社會經濟情況,更不知道美國立國二百多年的實際歷史。即使往美國留學受訓的官員學者,讀的是美國當代製造出來的、經過加工與扭曲的知識,或者是非歷史、非現實的技術模型,而且內地去的留學生絕大部分是讀理工科、工管金融,讀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較少,讀歷史的更少,一年幾十萬內地往美國的留學生,加上數以萬計訪問學者、專家等,有多少是認真地去了解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實況呢?
我們這樣老一輩的人有一個笑話,其他國家往美國留學之後大多仇美,或至少不喜歡美國,只是內地近年留美的都變成最熱愛美國和擁護美國的,缺乏知識是一個重要因素。由不知而構成了對美國夢的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投靠美國的心態結合起來,畏美親美的意識更強,也可以用許多歪理和假歷史知識來辯護。
清末民初的金山客是受生活驅迫,但心存家國,也落葉歸根;現時中國往美國的留學和移民者則是拋棄家國,誓不回歸,因而在美國會是比美國人更美國,甚至為了入籍美國,甘願替美國當兵。
這些人已經不是中國人,也難以對他們有所期望。不過,中國若敗,便是敗在這批人在內地的關係以及影響。精英亦難免,怎樣有意志可與美國抗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