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民主失能

英國脫歐協議在國會三度表決失敗,凸顯這個老牌民主國家的代議政治進退維谷,民主失能。脫歐的懸而未決,國家陷入分裂,正走向不確定的未來。在脫歐議題上,英國政黨意見分歧,眾說紛紜,以保守黨文翠珊為首的「軟脫歐派」,主張應按照與歐盟協商好版本進行有秩序脫歐,但是有關脫歐協議在國會已三次被否決。「硬脫歐派」則主張不計一切代價,強行脫離歐盟。工黨是「反脫歐派」,支持就英國是否應脫歐舉行第二次公投。自民黨亦主張留在歐盟。

反對英美模式民主政治的人,又可以振振有詞揄揚權威政治的好處。然而,民主的失能,政治的亂象,那是政黨和政客的權力爭逐失德以及脫離民意所造成的。許多民主國家的選民的投票行為開始改變,選民出於反對和不信任而投票,多於由於支持和信任而投票。

英國的代議政治歷史悠久,如今左右支絀,令權力的移轉,將不再是政黨可以完全操弄,因為選民通過不信任運動,可以有機會改變現狀。不過,相對而言,美國的民主政治似乎仍然穩固,那是拜可大可久的權力制衡政治機制所賜。一八○○年十一月一日,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來到白宮,成為第一位住在這棟全球對民眾最為開放的元首官邸的人。住進白宮的第二天,亞當斯寫信給他的妻子說:「願上天賜福給本屋,以及往後住進來的所有人。願此屋頂下的統治者,都是誠實睿智的人。」小羅斯福總統後來把亞當斯的話鐫刻下來,掛在國宴廳火爐壁頂上。美國的制憲先輩、開國元勳,不但率多誠實、睿智,而且高瞻遠矚。聯邦憲法可大可久,不管是誰人入主白宮,即使內政、外交政策會有若干改變,美國的立國精神,以及人人服膺的聯邦憲法所揭櫫的治國原則不會改變。華盛頓有名的「告別演說」,為之後兩百年的美國政治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獨權總統和民粹領袖不會受到歡迎。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富蘭克林在制憲會議上說:「我承認此憲法中有若干部分我現在不贊成,但我不能確說我將永遠不贊成。因為我活得久了,我會有多次的經驗,被更佳的報道或更充分的考慮所逼迫而改變,甚至於重要的問題亦然,這些意見我曾經認為對的,後來卻發現不對。因此我年齡愈大,我就愈懷疑自己的判斷,並且更尊重人家的判斷。」這樣的話,不會出自東方社會大權在握的人口中。民主除了形式、內容之外,還有寬容、妥協的精神。在中國人的國度,都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人們還在胡謅甚麼民主要循序漸進,甚或是支持領導人「依法治國」,實行「開明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