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意合作

習近平日前訪問意大利,兩國簽了「一帶一路」合作的備忘錄,國際媒體的評論將之視為中國及習近平的外交勝利。美國為首的七大發達國家,首次有成員與中國簽有關的備忘錄,應可算是中國突破美國圍堵的第一場大勝利。

對於一些不熟悉國際發展、也一直只聽從美國主流媒體與美國政府意見的人,中意備忘錄似乎是破天荒的變化,使他們震驚,特別是他們相信美國政府一直在說「一帶一路」倡議只是公關,沒有成績,反而多有問題。突然之間,為甚麼連意大利政府也甘違美國的反對,與中國簽約呢?不過,了解國際最近發展,也不為香港寡陋的媒體報道所困,當可知道「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如火如荼,進展迅速,歐盟二十八個成員中已有十三個成員與中國簽了備忘錄。中意今次簽約,其歷史意義不僅在於打破美國的圍堵。美國的圍堵乏力,早晚阻撓中國不了,更深遠的歷史意義在於扭轉整個歐洲貿易物流的地理格局。

中國收購希臘雅典港口比雷埃夫斯和計劃興建塞爾維亞與匈牙利之間的鐵路,已開啟巴爾幹半島絲綢之路,比雷埃夫斯港也一躍而成為地中海第三大港。整個發展是加強來自中國、亞洲、東非的貨運可經紅海入地中海,經希臘北上東歐、西歐、北歐,迴避了近二、三百年歐亞海運要經地中海到北海港口的貿易路線。

正因為中國在海運上佔的比重日增,中國海運公司主導的海運路線便爭取在北海港口以外找尋新的航線,而不因國際上最大的海運公司集中於北海港口而要把歐亞航運同樣集中於北海港口。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有最大得益,但外溢因素亦擴及愛琴海北部的港口,包括意大利東岸的一眾港口──的里雅斯特港和拉維納港等,它們近兩、三年的貨運大增,並且與土耳其和北上奧地利、匈牙利、德國南部形成密切的海陸貨運連接。

歷史上,歐洲與亞洲的貿易一度為意大利城邦所壟斷,並以此推動了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期。西歐國家海上霸權興起,替代了意大利城邦的壟斷,也導致意大利的衰落,連帶相關的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衰落。

中國的復興和它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實際恢復傳統絲綢之路的貿易與航道。在西歐霸權衰落之際,貿易航道便不會捨短取長,必然回復由東至西的直航。意大利加入巴爾幹半島絲綢之路,正是大勢所趨,這還是新格局剛剛開始。由於物流格局轉變,北海諸港必受打擊,也因此,荷蘭、比利時、德國必然反對。意大利與中國合作,正顯示出它們的反對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