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橋底空間浪費 議員倡善用惠民

天水圍朗天路與蝦尾新村路交界的行車天橋底附近,有兩幅約一千多平方米的橋底空間。該地鄰近天慈邨,成為不少街坊聚腳消遣的地方。但由於缺乏監管,衍生雜物堆積問題。其實本港有不少行車天橋底空間寬闊,惟長期丟空或圍封,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應該善用珍貴土地資源,將橋底改劃成社區設施,惠及當區居民。

可改建停車場等設施

全港多條行車天橋底部空間寬闊,卻長期丟空或圍封,部分甚至被食肆違規霸佔。銅鑼灣堅拿道天橋底放置食環署垃圾桶及物資,職業司機冀改建成停車場或公廁;原作公園的告士打道一個逾萬平方米天橋底大圓環,至少六年被用作地盤;油麻地有天橋底堆滿垃圾及卡板;荔枝角有天橋底空間凸石處處,地區人士促改建公園或停車場;粉嶺聯安街亦有橋底空間被打冷舖放置餐枱做生意。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認為,香港地少人多,公共設施和停車位嚴重不足。同時部分閒置的橋底空間被人濫用,衍生不同社會問題,發展橋底空間成為其中一個有效善用和管理土地的辦法,不同區可因應需要將橋底改劃成不同設施。以深水埗區為例,橋底空間較小的地方,如葵涌道橋底,去年則落成美孚鄰舍活動中心,提供空間舉辦社區活動。橋底空間相對較大,如通州街西九龍走廊,他建議向上發展,改建為「摩天輪式」立體停車場,改善區內泊位不足的問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