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視長者如寇仇 老來無依何足奇

高齡海嘯來勢洶洶,本港老年人口現已突破一百萬,二十年後每三人之中更有一名長者,再不做好安老準備就來不及。無奈歷屆港府對安老問題皆推卸責任,土地規劃更從來沒有預老人家的份,以致加入安老需要後,未來土地欠缺逾二千公頃,如何追落後,令人不樂觀。

土地大辯論即將於本月底結束,安老事務委員會指出,若在大辯論加入安老元素及市民對空間的需求,香港所需土地將較現時預計短缺的一千二百公頃多出一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承認,港府過去估算長遠土地需求時傾向保守,沒有考慮人口老化及安老設施。其實誰都知道,所謂「傾向保守」只是說得好聽,事實是高官嫌貧惡老,視長者為包袱,毫無敬老愛老之心,如今一千二百公頃土地已經難求,遑論更多。

無獨有偶,最近不少社會人士都打粵港澳大灣區的主意,有人建議港府在大灣區租地,規劃成香港第十九區,解決房屋問題,有行會成員認為安老問題也可照辦煮碗,在大灣區設立「醫療特區」,在指定地點提供港式醫療,讓香港長者在當地養老。誠然,港府拓土建屋阻力重重,填海固然有人反對,改劃郊野公園又被批評為「思想癌」,棕地涉及權貴利益更是動不得,向中央求助可能是沒有辦法之中的辦法。問題是說易行難,在內地行使香港法制本已爭議不小,何況長者是否願意在內地安老實屬疑問。不少長者強調不希望安老院舍建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擔心交通不便,子孫難以探望,到境外養老更是想也不用想。由此可見,將安老責任丟給內地,只是官僚一廂情願。

情況就如日本電影《楢山節考》。村中老人一到七十歲,就被年輕人遺棄山頭等死,以免消耗糧食。將香港長者丟往內地養老的思維跟電影如出一轍,潛台詞是人老無用,不要留在香港消耗土地資源,港府早前提出引入外勞照顧長者,同樣是將安老責任假手於人而已。長者年輕時為香港打拚,老了就被視為負累,丟棄唯恐不及,港府之冷血涼薄,已到了令人搖頭嘆息的地步。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如我們多次指出,香港不是無地可用,目前已發展土地僅及全港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哪怕只是略略增加土地供應,已可解決許多問題。再說,港府坐擁金山銀山,是世上有數的富裕政府,偏偏安老問題一直無解,證明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最不堪的是,現屆政府甫上場即提出宿位「零輪候」,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但光說不練,反而一味在醫療券、乘車優惠、長者生活津貼等小恩小惠上自我貼金,說穿了無非採取拖字訣,反正高齡海嘯是將來的事,倒不如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將問題推給下屆政府。

不管怎麼說,安老問題已是無法迴避,愈早解決愈好,愈遲解決愈遭殃。儘管本港人口老化嚴重,但未至於惡化到不可收拾,現在着手制訂長遠安老政策,問題還來得及解決,怕就怕港府冇心冇肺,根本沒有這份承擔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