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討論人民幣國際化都是抱有極大的理想主義與樂觀主義。其中一個理由是中國經濟規模已趕上美國。有說法是美國經濟在一八七○年超越英國,一九四五年美元替代英鎊成為國際流轉貨幣。人民幣倚仗中國經濟擴張應該可以用比美元更短的時間攀升全球第一,二、三十年時間便可以。
這樣簡單樂觀的比較,忽視了英國及歐洲之前從領先美國至落後美國,在兩場世界大戰美國發戰爭財,而美元霸權的開始是依靠外貿順差帶來佔了全球大多數的黃金,基礎是金本位制,美元霸權的頭二、三十年也是金本位制的時代。現在美國或因地區戰爭而轉弱,但取消金本位制,美元還可靠金融霸權來支撐,不用像英國當年那樣,因外貿逆差,欠美國債而要把黃金運往美國。
日本在九十年代開展的日圓國際化,至今成效輕微。現時佔全球國際支付不足百分之二的比重要追美元,除非美國自陷大危機,二、三十年遠不足夠,美國替代英國也要七、八十年。中國不要過於興奮,豪言壯語,忘了現實困難。
當然美元要對付人民幣,人民幣需強大起來至少為自保。與其單打獨鬥與美國和美元作慘烈的爭奪,倒不如退居二位,支持實力更強的歐元與美元競爭。歐盟整體信用良好,欠債不多,外貿大致平衡,經濟上勝於負債的美國,因此二○一三年前幾年歐元一度取代美元。中國的人民幣與歐元掛鈎,加上偏向歐元的俄羅斯、伊朗等,可合力把美元打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