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有聲:擾民又無謂的小白象工程

特首林鄭月娥說過要「保障公帑」,不過政府實行起來卻反其道而行,不但司局級官員個個骨子裏都是「大嘥鬼」,連帶區議會亦一樣欠缺用錢智慧,推出多項為搞而搞的「小白象」工程,擾民又無謂,浪費納稅人金錢。

大埔區議會早前討論在區內增設一個避雨亭,初步估計需花費約六百三十萬元,其中七十九萬元為顧問費,銀碼令人為之一振。有人質疑擬建避雨亭選址附近已有避雨亭,而且地處偏僻,是否有必要多建一個?如果進行擴建工程,是否更符合審慎理財原則?

審慎理財固然是美德,不過「有食唔食,罪大惡極」卻是香港智慧。前特首曾蔭權當年充闊佬,撥款三億元予地區進行小型工程,到了梁振英更追加至每區一億元。政府出雞出豉油,區議會就算飽到上心口,也絕不客氣,這叫「不吃白不吃」;否則款項撥下來,今個年度使剩一大筆,莫講難以提出下年度增撥款項要求,就連原有那筆也可能被削減。

在政府與區議會合力發功之下,無聊工程在各區湧現,除了經典的鰂魚涌「不能避雨亭」,又有顛覆人們審美觀的深井巨鵝雕塑、耗資逾二千四百萬元興建的南丫島單車停泊場。既然政府也帶頭不停大搞各類窮奢極侈工程,區議會定必幫上一把,絕不會提出應該要審慎理財的掃興說話。況且相比起政府十七億元朗行人天橋、四億西九藝術橋等「阿房宮」級工程,區區六百餘萬元建一個避雨亭又算甚麼?

政府將從香港人身上搜刮得來的民脂民膏,用來養肥高官自己、補貼南亞假難民後,發現仍然有剩,遂聯同區議會各出奇謀,食窮納稅人,總之善財難捨,冤枉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