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寒流襲港,氣溫急降,然而天氣多冷都不及人心冰冷。屯門五歲女童疑受虐致死震撼全城,本港連日再揭發多宗虐兒慘劇,這無疑是整個社會警覺性大大提高的結果,但何嘗不反映現今人性缺失,制度僵化,現行法例未能保護兒童免受傷害?
天真無邪的兒童本應受盡萬千寵愛,可惜連串虐兒醜聞打破了這個定律,亦戮破了香港文明城市的外衣。繼「臨臨」慘死後,短短幾日再有最少四宗虐兒事件被揭發,當中既有幼童和小學生,更有數月大的嬰兒,而狠下毒手的往往是他們至親。人們不禁要問,香港社會是不是病了?人性和良心是不是被怪獸吃掉了?
可以看到,最近幾單虐兒事件都是由醫院或社工主動舉報,證明社會對虐兒的警惕有所提高,如果說虐兒慘劇帶給社會甚麼積極意義,就是人們不欲慘劇重演,寧枉毋縱。事實上,虐兒問題一直存在,僅去年首九個月社署已接獲七百多宗懷疑虐兒舉報,每日平均逾兩宗。猶記得,去年底一對孖女的母親將女兒交託友人照顧,結果「大孖」被虐至遍體鱗傷,當時社會上下莫不義憤填膺,然而風頭一過事情便被丟淡,直到性質更惡劣的虐兒慘劇上演,可見空喊憤怒而沒有實際行動並無意義,勞福局局長羅致光高呼「震撼」而不修補制度漏洞,也只是說風涼話而已。
很明顯,許多虐兒個案其實可以在學校層面被揭發,但校方不是掉以輕心,就是視而不見,淪為虐兒幫兇。有些學校為保校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有些學校則把責任諉過於制度,老師推莊給社工,社工推莊給社署,社署則不見正式文件不開檔案跟進。要知道,制度是死的,人是生的,不管是學校還是政府部門,如果可以把學生當成有血有肉的個體看待,而不是將之視為一個個冷冰個案,以為跟足制度就盡了責任,許多悲劇一早可以避免。
實際上,本港保護兒童的法例並不少,包括《保護兒童及少年條例》賦予當局在必要時將兒童帶走看管,保護其人身安全;香港亦一早成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方;社署以外還有不少非政府組織從事保護兒童工作,而且每年獲得不少撥款。問題是,港府有沒有好好引用這些條例呢?社會各環節有沒有做好監察和把關呢?
當然,大錯已經鑄成,當務之急是如何亡羊補牢。特首林鄭月娥聲稱已責成勞福局及教育局完善機制,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一校一社工」應由中學擴展至小學,亦有議員建議設立強制通報機制,簡化轉介程序,這些固然可取,但更重要的是改變學校僵化的思維和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港府更應鼓勵市民主動舉報,增加資源和人手應對。
不可一,不可再。香港自詡文明城市,卻存在慘無人道的虐兒慘劇,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港府必須從政策、教育、社福、司法等各方面進行檢討,不要再讓無辜的兒童成為下一個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