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箇秋。」辛棄疾這首詞放在今天依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愛上層樓,欲說還休」,正是許多香港青少年的普遍現象。
日前有項調查顯示,港人整體快樂指數跌至十年來第二低,其中年輕組別更跌至有紀錄以來最低,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港府施政等,年輕人統統不滿意。這個調查也許並不是很全面,但管中窺豹,已足以反映青少年問題的嚴重性。
香港青少年問題由來已久,於今尤烈,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論,但歸根究柢,愈來愈多青少年不快樂,以致不滿現實,抱怨社會,主要還是教育和經濟方面的原因。教育政策顛三倒四,混亂不堪,固然令青少年無所適從;而產業結構單調,整個社會有如一潭死水,向上流動的機會愈來愈少,更是令青少年感到迷茫。過去香港人經常強調逆境自強,自力更生,如今年輕人的身上已很難看到這種獅子山精神,取而代之的是怨天尤人,憤世嫉俗。
事實上,當一個人看不到前景和希望,不僅容易憤世嫉俗,也容易扭曲價值觀。近年香港社會日趨政治化,許多年輕人走上反建制之路,言行愈來愈偏激,本土化和港獨甚囂塵上,正是這個原因。雖說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人有理想和激情是很正常的,但如果罔顧現實,過於理想化,而且不懂得妥協,激情就會變成偏激,看所有東西都不順眼,對任何事情都不滿意,結果往往會誤入歧途,害己害人,那班一味胡攪蠻纏的政治小學雞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