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歷史 啟德河料耗逾50億元改善

【本報訊】啟德河改善工程料耗資逾五十二億,號稱竣工後可抵二百年一遇洪水。全長約二點四公里的啟德河(前稱啟德明渠,原名龍津河),二十世紀前已興建,是本港碩果僅存有數百年歷史的古河道。啟德河多年來是東九龍主要的排洪渠道,收集九龍城、黃大仙、鑽石山、橫頭磡及慈雲山地區和部分西九龍的雨水,惟只能應付兩年一遇的洪水,一遇大雨便容易造成水浸情況。

渠務署遂於一○年開始籌備啟德河改善工程,分上、中、下游三部分重建及改善河道,以提升排洪能力。

當局擬覆蓋明渠遭反對

今次嚴重水浸中,受影響的一段彩虹道,是位於由蒲崗村道至東光道(即黃大仙警署至東頭(二)邨)的上游部分,該部分長約六百米,闊五至二十米,當時當局原打算覆蓋明渠,改善臭氣問題及擴闊彩虹道,但遭地區人士反對,渠務署惟有讓步只擴闊河道。

上游改善工程於一二年三月動工,工程總開支十六億元,比簽約時的金額超一倍。工程透過加深河道、加建暗渠及遷移水管和污水渠,改善排洪能力,同時優化沿河休憩空間及增加景觀美化設施,直至去年底,上游改善工程已完成接近一半,預計一七年竣工。

中游及下游工程未竣工

至於中游及下游的工程,亦於一三年動工,預計分別於一七及一八年竣工,費用分別為十二億和二十四億八千萬元。

惟工程仍未完成,上游位置已多次遭遇水浸挑戰。去年五月黑雨期間,黃大仙警署對開路面被洪水淹蓋,多輛車被困水中。另於去年三月,受黑雨影響,彩虹道近可立中學水浸,車輛亦被困在水中央,但以今次水浸程度最誇張。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