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新五四民主與法治

五月四日的台北天空十分政治,充滿了對現狀不滿的反制。沉寂許久的新黨在一連串發生的政治運動後,提出了「新五四運動」上街遊行,訴求是民主法治,這項活動同樣充滿了激情。

國民黨的青年黨團也上街遊行,表達支持「公權力社會要安定」的訴求,可說是泛藍組成的大合唱,努力穩定人心及台灣浮躁的社會,積極的以維持民主法治的運行,希望能有導正社會視聽,並企圖扭轉反政府的社會氛圍。

令人警惕的是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以「大風起兮」為題,表示台灣街頭運動沸騰,而執政當局卻在服貿和核四兩大政策上先後對街頭運動讓步,台灣的前途愈來愈可能由街頭來決定。

現街頭抗爭獲得了勝利,且已成為決定性的力量,這就是台灣社會的抗爭將會愈演愈烈的隱憂。

今日的新五四運動尋求「民主與法治」,傳承五四運動的精神,捍衞中華民國。民國八年的五月四日,北京大學學生領袖傅斯年、羅家倫等人率領各大專院校三千多人走上街頭,反對簽訂凡爾賽和平條約,由此激起了全民愛國運動,至今已有九十五年。

在廣義的五四運動以民主與科學為主要訴求,以理性非暴力的行動樹立了知識分子愛國愛民的典範,為後世所稱頌。

但今日的台灣學運卻變了質,動輒揚言佔領道路、癱瘓捷運,對司法機關及執行公權力的警察視若無睹,將讓台灣淪為無政府的狀態。如果當年五四的民主與科學精神在社會自耗的危機下,必使台灣的民主體制受侵襲,此將是台灣的悲劇也是全民的悲劇。台灣應有新五四精神來面對當今情勢,也應有反省理性的聲音,讓社會回歸寧靜,政策得以運行,台灣才可度過此次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