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沒篩選 有商量

政改諮詢完,官員開始發功,統一口徑,把想法說成事實。最新說法,就是激進泛民的極端取向,綁架整體泛民的政改取向,很多泛民想讓步也不敢多讓;有官員在網誌說,政改原地踏步,特區如果無普選,政局不穩,將令外來投資者卻步,說的即是政治影響經濟。

但激進泛民的所謂極端方案,不就是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也是歐美多國的選舉制度,泛民口頭上常說的國際標準。官員自己也留學歐美,幾時見過這種提名方式會帶來社會不穩,打殘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反之,只能由提委會提名的選舉制度,相對便屬稀有,對社會、經濟穩定,未必無負面影響。大家正等候政府對諮詢的歸納分析,是否有商有量,真的看完政府建議再說。

政黨提名是計往績,計算政黨過去在重大選舉的成績,可否直接納入選舉,就像運動選手的國際排名,慣常被用作比賽中種子地位的依據;公民提名則無往績可尋,但參選人也許自覺有民望,湊得出一定比率的選民支持,像有的選手雖然排名低,但照樣可持外卡參賽。

政府怕無得傾,是把泛民的底線看成有無公民、政黨提名,這個底線與其說是《基本法》所無,不如說一旦三軌提名,便會削弱提委會的公信力。

政府不得不承認,只有提名委員會提名的方式,於普選中最欠缺公信力和認受性,根本就經不起其他方式的競爭。

泛民分得出激進、溫和,是對普選的底線不同,公民、政黨提名如屬僭建,則篩選於溫和泛民看來其實也差不多,同樣是添加物,溫和泛民的底線實際是有無篩選,要是沒篩選,又或門檻低,自然有商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