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台灣不能承受之重

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落幕,但未能解開台灣的經濟僵局。台灣擔心被邊緣化,想藉着服貿協議的通過取得區域經濟整合的入場券,但面對審查無期,執政黨至為擔心。經濟部部長張家祝本以「台灣會被邊緣化」為說帖,現在更進一步地說「服貿不能過,台灣會垮掉」,就是希望民眾能明白,服貿未生效的影響,其所引發的效應恐是台灣不能承受之重。

外貿始終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二○一二年全球主要貿易體排名,台灣是全球第十七大,出口總值三千億美元,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今後若能獲得減免關稅,必可與韓日競爭,此才是台灣的經貿出路。

當前,在意識形態的阻礙下,台灣社會排斥服貿,卻想越過服貿,取得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的門票。

令馬英九政府最頭痛的是,服貿協議如在立法院繼續受阻,自然卡住後面的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到時,台灣在大陸這個佔其出口達百分之二十七的市場,將會面臨到來自韓日的嚴重威脅,等於拿台灣競爭力作賭注。競爭力是不等人的,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況且貨貿牽涉的層面更廣、更深、更複雜,工程難度可能更甚服貿。另外,兩岸ECFA相關協議受阻,連帶衝擊台灣想和其他國家進一步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這不僅關係台灣未來的經濟,甚且影響未來的發展。

服貿協議未生效,也將影響兩岸關係。台灣想取得TPP門票,不只看美國臉色,陸方態度也成關鍵,須知TPP的成員國中,大陸就是其中半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另外半數國家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台灣若想跟着巨人起飛,此時更應以國際觀來檢視服貿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