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中美不衝突不對抗

中國崛起,做好了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準備。月前習近平與奧巴馬在加州會晤時,習近平提出「構建新型大國關係」;近日中國外長王毅在美演講時,又闡述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不衝突、不對抗,正是當中的必要前提。

不過,這個訴求是主觀的理想和願景。中美缺乏堅實的戰略基礎,從一九七二年建交開始,共同反蘇成為中美戰略基礎,當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就是想聯中制蘇,更希望進入十億人口的市場,並以意識形態影響鐵幕國家。

然而,蘇聯解體後,中國崛起,美國的假想敵轉為中國,雙方既合作又競爭更鬥爭。尤其是未來十年,中國的強大將與美國分享權力,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兩國衝突、對抗難免,雖然中國說尋求和平以求發展,但當威脅到美國時,美國必有反制,乃樹欲靜風不止。

國際金融海嘯爆發,給予中國機會拉近與發展中國家的距離,使美國的霸權受到挑戰,中美的戰略基礎因而起了變化,以致「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大有市場,華府進而選擇圍堵中國。現在美國實行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要削弱中國的地區政治和經濟勢力。美國與日、菲有軍事同盟,和亞太周邊國家也頻頻舉行聯合軍演,區內跟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多數都和美國有緊密的軍事戰略關係。

中美要不衝突、不對抗,中國便要服膺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且共同承擔國際責任,貫徹「永不稱霸」的老二哲學,才能避免衝突,尋求合作。然而,中國政治社會與美國的結構不同,也與美國推動的民主自由核心價值有距離。中國要跳出大國對抗衝突的大格局,應走出一條相互尊重、合作雙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