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的來往總不能面對政治現實,對於彼此的官銜職稱掩掩躲躲,是政治的顧慮罔顧了現實身份的尊重。
不久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赴澳門訪問,終於有了重大突破,他見澳門特首崔世安時被稱為「王主委」,當然王郁琦主委也禮尚往來地稱「崔特首」,這是極為正面之事,對未來台港或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澳門在「一國兩制」下,一向對於推動與台灣的關係展現得更靈活更務實,幾年前對台灣就採取免簽證,讓大批台灣客利用周末到澳門度假,兩岸重要的會議也因免簽證之便利在澳門召開。澳門今又開了官方稱謂的先河,起了典範的作用,無形中也挑戰了香港的保守作風,今後陸委會王主委來港訪問,梁特首會否接見,如何相互稱呼,也就備受關注。
台灣的輿論認為這是大陸開始正視兩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現實,但要大陸一步到位地稱呼台灣的官銜稱謂,只有特區性質的港澳先行,若此可循序漸進,也將使兩岸互動進入新里程。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今年初履新時說,他希望有機會到台灣看看,當時王郁琦的回應是︰「希望張志軍以國台辦主任身份來台,會面時希望他稱我王主委,我也一定稱他張主任,如果他只能稱我王先生,那就相見不如不見。」可見今後國台辦主任對於對口單位的負責人也能以正式官銜相稱,則兩岸互訪的阻礙即刻消除。
兩岸應為歷史性的會晤創造條件,僅在稱謂上的認定就是極大的突破,他日若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政治現實,在兩岸未統一前的「一中架構」下,即一個中國下的兩岸關係定位,則可為明年上海舉行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創造習馬會的條件。
英雄造時勢,需兩岸共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