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突破困境 引領風騷

立法院修改軍審法,軍人在承平時期犯法,可用一般司法審判。於是,統派代表性人物紛紛提出,在兩岸解除敵對狀態之時,就應由國民黨及共產黨先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為兩岸永續和平創造契機。

說到國共關係,自二○○五年連戰的破冰之旅後,國共論壇至今已簽署了十九項協議。在經濟的領域中,兩岸互動水乳交融。但在先經後政的前提下,兩岸甚至國共間也難以踏入政治領域的談判,尤其讓國民黨與共產黨先簽訂和平協議尚有許多努力空間,雙方更應創造條件。然而,兩岸並無政治互信的基礎,如果國共間簽訂和平協議,反而引起台灣不安,藍綠惡鬥,社會分歧,導致台灣內部動盪。故此,就算國民黨有此雄心壯志,也不敢踏出這一步。

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生態來看,和平協議簽訂與否,並無探討空間。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曾提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政治訴求,民調立即大幅下降,反映選民的憂心,馬英九便收回了這項建議。事實上,早前兩岸簽署服務貿易協議,由於事前溝通不足,讓民間業界反彈,民進黨趁機杯葛,連單純經濟領域的服貿協議都有如此強烈的反應,更何況政治領域的和平協議?

兩岸交流已進入常軌,重要議題都需經海基、海協兩會的協議制訂,有公權力的介入才有成效。台灣是多黨政治,國民黨縱為執政黨,也不能一黨說了算,沒有在野黨認同,沒有全民共識,兩岸議題都不能逃避國會的監督,這是國共簽署和平協議不現實之處。

兩岸若要簽署和平協議,必須等到彼此累積足夠互信,讓和平協議成為共同訴求時,始可透過政府簽訂,才能發揮具體效果。對此,國民黨可創造時勢,突破困境,在兩岸議題上引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