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新公民運動

台灣藍綠兩黨永陷惡鬥的漩渦中,儘管民眾希望有第三勢力來制衡,但總不成氣候,縱有政治人物投身運動掀起浪潮,但事件過後總是船過水無痕。

今經一個「一九八五行動聯盟」的號召,有二十多萬人上街示威抗議軍審法,逼得政府在最短期間修法以回應民意,不管政府此作為是否為民粹拖着走,草草修法亦有諸多不善之處,不可否認的是這是台灣新公民運動帶動政府的時代來臨了。

這個活動透過網絡號召,發起者出自各行各業,由素不相識的一批人到眾志成城的動員模式,跳脫政黨,這公民運動成了第三勢力,也被稱為台灣版的茉莉花革命。

其實「阿拉伯之春」彰顯的茉莉花革命和台灣不同,茉莉花革命關注於政治改革,甚至推翻不符民意、不夠民主的政權,少有公民社會的特質。而台灣的所謂茉莉花革命演變為「台灣之春」,它是在政治改革已完成,台灣走上民主化之後,公民社會開始成熟,訴求在於爭取社會的公理正義,要通過「革命行動」來完善公共領域,改善政府制度的弊病以符人民的期許,此即是台灣當今公民思想的主流。

台灣雖處於藍綠惡鬥,但舊的框框難以突破,才衝出了第三勢力,當然亦可視為不能依靠政黨,為完善法規制度下的自我救濟。

今洪仲丘被虐死案,引發「一九八五行動聯盟」號召下的群眾自發性地參與行動,不只讓大家看到台灣公民社會的成長,也清楚看到第三勢力的一線曙光,這新公民運動很快就會改變舊群眾運動的思維,這不是逐漸形成,而是在偶然間爆發出來,並可能成為今後台灣的主流。為政者更應警惕傾聽人民的心聲,回應人民的需求,否則隨時有另一波的公民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