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肥水流入別人田

內地當局對六家奶粉企業處罰六點七億元,成為中國反壟斷史上金額最大的罰單,不可謂不心狠手辣,然而,相對於這些外國奶粉企業近年在中國攫取的暴利,這點罰款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業內統計顯示,自○八年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爆發以來,進口奶粉平均漲價逾六成,部分洋奶粉的國內外價差超過兩倍,仍然備受追捧,有價有市;相反,國產奶粉即使再廉價也乏人問津。大家都知道這是甚麼原因,有需求就有市場,外國奶粉企業正是看到民眾對國產奶粉沒有信心,才能不斷提高售價賺取暴利。所以,與其怪外國奶粉企業壟斷價格,不如怪中國奶粉企業自毀招牌;與其怪中國人崇洋媚外,不如怪中國政府監管失職。

誠信易毀難建,國產奶粉一日不能令人恢復信心,外國奶粉就會繼續受到追捧,罰款只是經營成本而已,羊毛出在羊身上嘛,最後還不是由中國消費者承擔。可見當局希望透過重罰來打破外國奶粉壟斷局面,提高國產奶粉市場佔有率,不過是一廂情願。

過去常說「愛祖國,用國貨」,如今變成「愛自己,用洋貨」,尤其是關乎嬰兒生命健康的奶粉,沒有經濟能力的人才會被迫用國貨。即使最近爆發新西蘭毒奶事件,依然沒有改變民眾追捧洋奶粉的心態,肥水注定流入別人田,這是中國人的悲哀,更是中國政府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