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倫常慘案凸顯個人主義

近來連串家庭倫常慘案,顯示整個香港社會的風氣變化,一些以前被視正常不過的家庭觀念,在今天的環境下已不一樣,而這些微妙的變化,除了是個別的家庭悲劇之外,也有對整個社會的警示作用。

在兩宗弒父的案件中,被稱作逆子的都是年輕人,表面上他們是千錯萬錯,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他們教養成人,而他們竟然如此大逆不道,實在是和禽獸沒有不一樣。問題是這兩個逆子在被捕後並沒有多大的反應,據不少報道來看,這二人其實表現冷靜,這才是令人心寒之處。筆者不是要批評二人的行為,因為自有法律的公平判決,而是整個香港社會的價值觀,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對二人的行為儘管絕大多數人士不會同意,但也有意見同情二人,表示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是沒有選擇。

近年來年輕人的個人意識高漲,一方面是他們的自我和個人主義的醒覺,另一方面是社會強調了發表意見和見解,而往往這些都糅合了個人主義色彩,結果是強調了個人而忽視了總體。當然,我們不是要現代人事事講究總體利益而忽視個人權利;但同樣地,當個人權利完全凌駕其他人利益的同時,社會上的矛盾和衝突便一發不可收拾,上文提到的逆子弒父母的案例,是一種個人主義發展出來的狀況。

不滿社會戾氣上升

我們不諱言自回歸後,香港社會就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基本上回歸十多年來香港是虛度光陰,靠吃老本的過日子,若不是中央政府在經濟上力挺,香港的發展必定延後。可是中央政府的經濟上支持卻帶來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在規劃配置不周的情況下,中央挺港經濟政策對社會上一方有利,形成財富過分集中,年輕人早已表示對這種狀況的不滿,加上前文所提到的個人主義抬頭,社會上的戾氣也上升中,只是藉一些空間發洩出來。表面上看逆子弒父是倫常慘案,但加上了年輕人社會流動性下降和眾多社會現象後,問題可能不再是單純的倫常問題,而是圍繞着整個香港的穩定。

上文提到的子女表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只是父母的選擇,而非自己的意願,在網上群組也得到不少的支持。在筆者眼裏,這些支持意見其實就是個人主義的另一面,因為這種意見代表的是自己的重要,而非總體的存在。誠然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確不是自行的選擇,但以此為由而否定父母,又或是將自己的不順利歸咎於父母,則和社會上對所有不滿歸咎於政府並無分別。當然,政府在處理眾多問題上也不是全無問題,可是這種以一己為先,而將所有問題推諉別人的風氣,已在蔓延之中,而且大有愈來愈烈之勢。

抗衡歪風要靠教育

要解決這個死結並不易,因為這是一種社會風氣,當社會上種種歪理都可以被曲解成個人權利,我們也就要為這種不負責任的取態埋單。從長遠的角度看,教育才是抗衡不當歪理之道,公民教育進行了這麼多年成效仍不彰。對筆者而言,回想少年時要背誦一些中國經典文學的章節,儘管當時是心不甘、情不願,但多年來的背誦,對中文篇章內的一些思想,卻已植入腦海。這種以文學說教,以軟性的文學教育將思想灌輸給學生,大有增加對社會團結和減低個人主義之效,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這個說法並不等於「洗腦」,我們不是要學生盲目跟從一個想法,而是藉着文學思想的薰陶,去將社會上的一些不對的思想平衡一下,至於能否正乾坤,教育工作永遠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