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政府幫老人 要明老人心

香港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香港又沒有退休保障制度,香港的老人包括目前五十多歲、六十歲進入退休年齡邁向人生老人階段的人,對今後的生活多感焦慮和徬徨,心中很不安。他們的子女多是「七十後」、「八十後」,在今日的香港「搵食」不易。

此外,有不少已經結婚成家,有了子女,生活負擔就會更重,他們鮮有能力還可以照顧年邁父母。許多人還要靠父母補貼。讓這些老人靠子女養老,是很不切實際的,是空談「家庭責任」。

香港很多年來政府向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生果金」,由過去的每月七百元增至近年的一千元,這項德政令老人感到社會的關懷和敬老。區區一千元,以今日之生活指數當然很少。但「老兩口」每月有兩千元之「固定收入」,他們會很開心,覺得「是條數」。別忘記,每次福利團體向老人發放一小袋大米,許多老人都會在烈日下或寒風中站隊幾個鐘,就知道「區區千元」對他們是多麼重要,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心理上。

「生果金」從七百元增至一千元時曾鬧過「反對資產審查」風波。當時的曾蔭權政府在社會一片聲討中收回了這項「惡舉」。這些年香港通脹如虎,吞噬了千元「生果金」不少。令老人們又手頭拮据,心中甚慌。於是梁振英政府推出了「長者生活津貼計劃」,凡七十歲以上長者,每月收入不超過六千六百元,資產總值不超過十八萬六千元(不計自住居所),每月可領二千二百元津貼。

這當然也是德政。但「資產審查」仍被社會反對。其實一般老人的心理是,就算有幾十萬的積蓄,也不敢在生活中動用,覺得要應急,不能坐吃山崩,若每月有二千多元的政府津貼,他們才會真的用於改善生活,才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