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殺入香港 衞生署該當何罪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製得出酸奶,壓得出膠囊。二○一二,皮鞋很忙。」這首在內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諷刺無良奸商為了牟取暴利,竟然利用爛皮鞋等工業廢料炮製藥用膠囊。可怕的是,由於港府不設防,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毒膠囊已經殺入香港。

內地早前爆發致癌毒膠囊醜聞,不少膠囊廠為節省成本,喪心病狂地以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製造藥用膠囊,部分藥用膠囊含有重金屬鉻,最多超標九十倍。內地藥用膠囊出問題,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本報日前在市面藥房抽驗十款藥用膠囊,經政府化驗所檢驗,驗出一半樣本含有重金屬鉻,其中一個樣本更超標逾四十倍,十分嚇人。有關藥廠承認,問題膠囊購自廣州,為數約十萬粒,已立即回收藥物。

鉻本來是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惟一旦超標,就會慢性中毒,影響腎臟及肝臟功能,進而致癌。在專家眼中,鉻超標的危害甚於「三聚氰胺」,對正常人已經極具威脅,何況服食毒膠囊的是病人,危害更大。港府沒有做好把關工作,致使毒膠囊長驅直入。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內地政府嚴打毒膠囊之後,當局依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反而一如既往地大派「定心丸」,指問題膠囊非香港註冊藥物,彷彿毒膠囊事件與香港無關,這已不是失職那麼簡單,而是有意誤導,是草菅人命。

事實上,本港中成藥註冊制度至今半桶水,部分藥廠仍未達到國際認可的優良藥品製造規範(GMP)水平,問題藥物不絕於縷,何況不少「香港製造」名不副實,只是加工及包裝而已。以藥用膠囊為例,以前多購自新加坡,近來藥廠轉向內地採購,成本降低一半。一分錢一分貨,便宜貨的質素本來就難有保障,尤其是內地商業道德崩潰,已到了無物不假、無物不毒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本港藥廠過分依賴內地藥廠提供的「化驗報告」,根本是自欺欺人,而當局竟然放任自流,毫無監管,如果事事靠廠家自律,政府還有甚麼存在價值?

本港一再爆發蘇丹紅禽蛋、孔雀石綠水產、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及藥物安全事件,港府次次後知後覺,次次自打嘴巴。在食衞局局長周一嶽的無能領導之下,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醫療事故接二連三,市民生老病死樣樣都成為難題,簡直就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現代版。在本報踢爆毒膠囊事件後,當局才急急補鑊,既彰顯港府無能,亦證明新聞「第四權」的可貴。

夕陽政府行將就木,不少無能官員「知所進退」,決定自動消失,偏偏周一嶽「不知進退」,企圖繼續濫竽充數。候任特首梁振英是不辨賢愚的齊宣王,還是明察秋毫的齊泯王,很快就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