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香港缺特色 只怕港府沒文化

儘管天公不作美,陰霾滿布並伴有陣雨,但無損市民及海外遊客觀賞長洲太平清醮活動。昨日的長洲,鑼鼓喧天,彩旗飄揚,萬頭攢動,處處是歡聲笑語,出售平安包的店舖前更是大排長龍,主辦單位估計,僅昨午飄色巡遊已吸引兩萬八千人參觀。午夜還有重頭戲「搶包山」比賽,真是愈夜愈熱鬧、愈玩愈精彩。

長洲太平清醮是香港特有的民間祈福慶典,主要有飄色巡遊、搶包山及派平安包三大活動,鄉土味濃,人情味更濃。近年經過民間努力,在傳統中融入現代色彩及節奏,推陳出新,搞得有聲有色,參與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恢復「搶包山」活動後,更吸引廣州、深圳、澳門等地攀山好手參與,不僅是傳統活動,而且成為一項體育盛事。二○○九年,太平清醮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去年再下一城,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響了名堂,使得這個離島傳統節目的吸引力擴至全港以及華南地區,影響愈來愈大。

惟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長洲太平清醮以及同時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大坑舞火龍以及盂蘭勝會,一年比一年紅火,關鍵就在於具有地方特色。香港是移民城市,不少傳統活動來源於內地,但由於內地歷經戰亂及政治運動,許多傳統文化受到嚴重破壞,有的已幾近湮滅,反而在曾被英國人統治的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得以保存,實在難能可貴。可以說,保育這些傳統活動並發揚光大,不僅可以增加香港的文化魅力及旅遊景點,亦為這些瀕臨滅絕的傳統活動保留一個火種。

港府過去推廣香港旅遊,從來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彷彿香港只有維港、太平山頂、兩大主題公園,外加一個故障不斷的昂坪纜車。其實,香港值得玩味的景點還有不少,如世界級的地質公園以及太平清醮等傳統習俗活動,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也僅僅嶄露頭角,還大有潛力可挖。鑑於上海迪士尼樂園即將落成,而類似本港海洋公園的主題公園亦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長遠而言,本港兩大主題公園的吸引力相當有限,所以,要維持香港旅遊競爭力,除了開發更多新景點,更應在傳統文化下工夫。

曾蔭權政府雖然將文化創意列為六大優勢產業之一,也經常將保育文化掛在嘴邊,可惜葉公好龍,光說不做,他本人只是熱衷周遊列國,以致本港傳統文化活動基本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候任特首梁振英新增文化局,朝撥亂反正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但願這不僅僅是增設一個衙門,而是真正能夠起到發展文化產業的作用。

不是香港缺特色,只怕官僚沒文化。香港有如一個聚寶盆,只要勇於探索,其實到處都是寶;香港也不缺少美景,缺少的是懂得欣賞美景的官員。隨着西九文化中心大計逐步落實,本港文化及旅遊產業大有可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有文化、敢作為、肯承擔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