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新居屋變數多

房屋問題是施政報告的首要主題,所佔的篇幅也最多,其中「新居屋計劃」是一個概念,一個未來的方向,希望能解決年輕一代夾心階層的上樓訴求。問題是,從概念衍化成具體成果,面對的變數極多,而下屆政府會否照單全收,也是未知之數。

港大民調顯示,近八成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最需要解決的是房屋問題,其次是醫療、經濟、就業及社會福利,可見住屋問題乃未來施政的重中之重,夕陽政府不得不用上最大精力應對,處理欠佳,隨時爆發政治危機。

說新居屋是一個概念,還因為建議內容有含糊不清之處,公平性亦受到質疑,加上落實過程的確夜長夢多,可行性受到廣泛關注,政府需要做更多公眾諮詢,爭取社會各階層的支持,才能打下穩固的民意基礎。

比如講,新居屋業主在五年禁售期「解凍」後,按政府的說法,業主毋須按市值補地價,只需補回當年購入單位時與市值私樓的差價,被質疑等同以公帑資助投資,對現有居屋業主欠公平。

事實上,轉售限制過於寬鬆,容易被利用作為圖利的手段,未來執行機構房委會需要認真審視相關建議,研究各項細節,以提高透明度。

值得注意的是,新居屋在經濟滑坡、樓市向下調整時,政府有可能減少供應,甚至停建及停售,一切要視乎當時經濟狀況,可見政府始終擔心經濟衰退一旦持續一段較長時期,新居屋無可避免會被叫停。

無論如何,即使有序推動新居屋,夾心階層的幸運兒能夠住進新屋之時,已經是二○一六年之後的事,屆時如何處理輪候冊上人數眾多的申請個案,也是一件高挑戰性的工作,處理欠妥,隨時令好事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