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特赦欠誠意 總統訪印無愧色

緬甸總統吳登盛到印度訪問四天,他昨日與印度總理辛格的會晤,成為各方焦點。中國在緬甸境內援建的水壩工程突然被叫停,在此一背景下,印方對到訪的吳登盛倒履相迎之同時,還毫不客氣告訴中方,緬甸市場容得下中印兩國。

緬甸邊界與中印接壤,中印同為人口大國,能源需求與日俱增,對緬甸境內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虎視眈眈。此外,緬甸戰略位置得天獨厚,中國致力與緬甸保持良好關係,亦旨在確保海上能源進口航道的暢通。

西方為民主和人權問題長期制裁緬甸,無形中將緬甸推向中國懷抱。印度自視為民主國家,緬甸的民主和人權狀況不變,印度為免惹來「將利益凌駕於民主」的批評,只能白白看着中緬經貿關係不斷提升。

美調整亞洲政策

緬甸民主領袖昂山淑姬獲釋後,西方制裁和孤立緬甸的決心明顯動搖,有歐洲國家認為,透過自由市場經濟務實地與掌權者接觸,方能改變緬甸現狀。美國國務卿希拉妮前年訪問泰國時,高喊「美國回來了」,這番言論被解讀為美國對亞洲政策作戰略調整,加強對中國圍堵。在此背景下,緬甸自然成為西方爭相拉攏的對象,緬甸政府在推動民主和改善人權方面「動作多多」,包括賦予工人「有限度」的自組工會權利,無非想為西方提供撤回制裁的下台階。

在西方地位崇高的昂山,是緬甸政府打破孤立的關鍵,當局日前宣布大特赦逾六千名囚犯,直接回應昂山提出的民主訴求,從而向西方表達改革誠意。至於總統吳登盛以尊重民意為由,叫停中國援建的克欽水壩,既為了凸顯當局與昂山同聲同氣、事事以民為本,也有向其他國家表達「緬甸有意和中國以外國家合作」的意圖。

緬甸仍有約二千名政治犯在囚,所謂大特赦仍欠誠意,吳登盛能無愧地踏上印方鋪設的紅地氈,與印度熱切期盼與緬甸加強合作的心態,大有關係。緬甸政府進入左右逢源大時代的序幕,似乎已悄然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