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證實了學術界過去數年擔心的老齡化社會升溫、適齡勞動力人口減少的情況已經惡化,「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少。
「人口紅利」是指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因此會促進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國家經濟發展。
學者分析,戰後的中國主要發生三次嬰兒潮,促成了現時的「人口紅利」期:第一次是剛解放後實行鼓勵生育政策。第二次是一九六二年後持續至一九七三年,共二億六千多萬人出生,佔當前全國總人口約百分之二十,也是令中國享受現時「人口紅利」的社會中堅分子。第三次是八十年代末,因前兩次出生人口高峰年齡推移形成,產生現時名為「八十後」的新一代。
然而,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七十年代展開,生育率從七○年的五點五,下跌至○九年的一點八。期間,首兩次嬰兒潮爆發時出生的人士陸續退休,中國的老年人口迅速增多,「人口紅利」變人口重擔,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競爭力會否因此下降,實屬當下懸念。
不止如此,亞洲區內另一巨大經濟體日本,也面對着同樣的問題。從七十年代開始,日本的生育率呈穩定向下趨勢發展,七○年為二點一,○九年下跌至一點四。同時,日本的勞動市場一直缺乏勞動力,政府亦只以延長老年人繼續工作時間作為短期的緩衝方法,長遠必導致勞動力嚴重不足。因此,亞洲經濟可能因為中日兩國的人口結構變動而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