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建制派也有兩種聲音

有人說,因為「公投」而令反對派分裂為激進派與溫和派,其實這情況也發生在建制派身上。

一開始,建制派已有兩種聲音:一是選擇冷淡對待「公投」和政改問題。這群人認為,由於特區政府民意基礎愈來愈薄弱,如果有人發表諸如支持政改或反對「公投」的說法,無疑會被反對派和部分市民蓄意扣上支持政府的帽子,結果只會刺激更多人投身反政府遊行和「公投」遊戲。所以與其跟反對派周旋,不如冷淡對待,或可達到短期目的,即抵制「公投」,給中央政府一個妥善交代。

至於另一種,是選擇跟反對派作正面對碰,不僅在公開場合就政改和「公投」發言,又成立大聯盟抗衡「公投」,近日甚至對政府變相支持「公投」的行為出言指摘。人大常委會在○七年對香港政制問題的指示,以及早前中央政府對「公投」的指摘,某程度上向特區政府傳遞出重要訊息,但特區政府中人卻未有將中央政府的發言當作一回事,這樣中央政府公信力何在?

有人認為,今次是有人借補選漏洞來搞「公投」,特區政府已經愛理不理;如果有人食髓知味,在立法會及區議會選舉讓「公投」捲土重來,這又如何是好?建制派今日不走出來周旋,豈不助長反對派的氣燄,讓「公投」繼續擾亂香港秩序?

所以這一部分建制派認為,「公投」爭議可能是一連串事件的序幕,冷淡面對只會令事情更糟,倒不如爽快一點面對問題,盡快讓事件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