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行和政府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應對疫情,公共債務激增,未來多年利率可能保持在較低水平,政府變相透過通脹幫助消化債務。這種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或使未來幾年成熟市場主權和投資級別債券孳息率低於通脹,追求固定收益的投資者,要找到可觀利息回報或面臨巨大挑戰。
亞洲債券或為這難題提供了答案。大部分亞洲市場對貨幣刺激政策的依賴較少,結果亞洲利率跌幅小於美國利率跌幅。此外,美元持續貶值,加上便宜的美元融資成本,帶動更多資金流入亞洲資產。亞洲債券不僅提供更高收益率,而且有助投資者捕捉潛在的貨幣升值。我們認為美元和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就是當中例子。
全球孳息率仍超過2.5厘的債券中,中國債券目前佔大多數。我們認為估值吸引、經濟復甦、供應有限及違約率仍然可控,是中國債券在2021年及以後繼續吸引資金流入的主要原因。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當中,投資級別債券的信貸息差約為160個基點,高息債的信貸息差約為870個基點。兩者都比美國同類型債券要寬闊,尤其是在高息債方面,兩者差距超過400個基點。
於去年,中國高息債違約率約1.8%,亞洲高息債違約率約3%,顯著低於美國(6.5%)及新興市場主權債(3.5%)。當然今年違約率或進一步上升,相對往績仍屬溫和水平,亦屬可控範圍內,加上隨着貨幣政策逐步回歸正常,中國債券今年新供應料有限,有機會與去年持平或減少。
我們分析人民幣計價債券主要從貨幣及政策角度出發。中國國債孳息率比美國國債孳息率高出250個基點,過去幾年已吸引大量資金流入,並憧憬人民幣匯率將持續升值。但在2018至2019年,中美貿易戰爆發,拖累人民幣貶值。拜登政府紓緩貿易戰進一步升溫風險,這使我們更有信心人民幣兌每美元可能挑戰6.1水平。
雖然市場或仍擔心,愈來愈多內地國企被列入美國制裁名單,中美緊張局勢可能持續,但相關企業似乎在銷售或資金上都不依賴美國,目前為止制裁的實際影響仍然可控。過往當人民銀行為股市降溫時,政府債券孳息率會下降,因信貸政策收緊,過剩流動性被抽走,投資者會調整資產配置,或將部分股票資金轉移至債券。
花旗銀行財富管理業務高級投資策略師 陳正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