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何時可通關 倚靠廢官甚艱難

不經不覺,今日已經是大年初五,今年因為種種抗疫禁令,過年氣氛特別淡又散得特別快,對於很多人來說,因為疫情失業或失去家人,團圓夢碎,完全沒有心情慶祝。連拜年也被政府勸阻,市民這個新年「問候」得最多應該是高官,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當然是眾矢之的。

粵港澳三地互通被拖後腿

「封關」超過一年,港府拖了又拖,陳肇始被問及通關安排時,稱港府一直與內地商討通關條件,希望將免檢疫拓展至「雙向」,但卻承認具體安排未有眉目,只有等疫情緩和後才有條件與內地恢復商討有關安排,換句話說,現時根本未有協議通關時間表,大家只能無了期等下去。去年中傳出憑「健康碼」可以粵港澳互通,但因為本港疫情反覆,「健康碼」遲遲未成事,「回港易」目前安排是返港「單向」免隔離,返內地及澳門不能豁免檢疫。粵澳兩地政府在去年8月循序漸進恢復正常往來,過關出示7天內有效核酸檢測無感染報告便免檢疫,香港則斯人獨憔悴,港人往粵澳需要21日隔離又要4次檢測,本是同根生,在同胞眼中竟變成洪水猛獸,情何以堪,顏面何存?

高官厚面皮等運到,市民卻已經等得太久,怨聲四起。疫情仍然持續,昨日新增9宗確診個案,雖然是本地第4波疫情近3個月以來,首度錄得單位數字確診,但依照有3宗源頭不明,證明社區傳播鏈仍舊未截斷,距離「清零」目標還有大段距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早前表示,當本港疫情個案數目接近低雙位數或單位數,恢復粵港澳三地通關就指日可待,並不用等到「零確診」,立即被質疑「隨口噏」,開期票未經大腦,他既非抗疫主打官員,而且內地相關方面未有表示,特區一個小小局長,何德何能搶先公布通關條件?多名議員指出,若本港回落至單位數確診時,當局未有兌現承諾,政府中誰人負責?昨日陳肇始的說話已經狠狠摑了陳帆一巴。

若大家沒有善忘,陳肇始去年6月受訪,聲稱明白市民的需要,會盡快推出政策,但由於仍有技術細節需要商討,目前仍未能定出時間表,今時今日幾乎是重複同一番話,原地踏步,連一句道歉也沒有,好像事不關己。由始至終,陳肇始是第一個要為疫情問責,亦都是最高級的衞生官員。食衞局及其轄下食環署,長期失職怠慢,滅鼠不力,衞生惡劣,播毒溫床四周遍布,封關拖拉,把關粗疏,遲來的強檢封區勞民傷財。這些罪狀都算在陳肇始頭上。廢官表現不堪,並不奇怪,奇怪的只是一年抗疫失敗後,陳依舊可以坐在其位。繼續由陳肇始指揮抗疫,恐怕通關都只是空談。

封關有多大損失?通關有多重要?這一年來各界都不知說了幾多遍,政府卻始終未有綜合計算經濟損失,可能是不敢說,也可能根本是天文數字未能量化。若以「沙士」作為基準比較,根據去年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經濟的打擊,可能是2003年「沙士」爆發的3至4倍,當時為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經濟損失可達1,600億美元(約1.24萬億港元)!以香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GDP)二至三萬億元計算,只要跌數個百分點便已經是千億元。果然,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以2020年全年計,香港GDP實質下跌6.1%,蒸發了最少千億元。

有數得計,旅客跌了九成,旅遊業幾乎全軍覆沒,跨境客運「食穀種」,未計私人營運,單看高鐵香港段暫停營運一年,政府和港鐵的協議上列明,如果高鐵每年人次低過預期的85%,即少於約770萬人次,政府需要向港鐵補貼七成,估計去年補貼金額大約為3.7億元;港珠澳大橋通車近兩年,車流量跌至谷底,港府去年隨時要花約10億元公帑為大橋開支「填氹」。各界預測年度財政赤字將達3,630億元,為有紀錄以來最高,特區政府富可敵國都漸漸「乾塘」,更何況民間企業?

可研接種疫苗作通關條件

回港易,返鄉難,封關導致經濟重創,更衍生不少人間悲劇。一個3口家庭港婦向本報求助,指丈夫滯留武漢逾年,若然回港,須接受21日隔離檢疫,放下內地的工作,大半個月沒有收入,沒錢供樓,被迫與妻兒分隔兩地,兒子經常會問何時會見到爸爸。兩夫婦以為等疫情好轉,放寬邊境檢疫便可團聚,但疫情持續爆發,等了再等,令他們近乎絕望。類似的悲情故事不知凡幾,荒謬堪比影視橋段,卻每日真實上演。有社區組織去年12月向基層家庭作出問卷調查,近七成受訪者表示不能前往照顧居住內地的親人,有三成則指與家人無奈分隔兩地,一成多人被迫停工或要由內地搬返港居住。近九成受訪者均希望持有效健康碼可免隔離,可見港人對通關的期盼多麼熱切。

粵港澳是大灣區一部分,經濟息息相關,通關是3贏,特區拖人後腿,帶來3輸局面。香港大規模接種疫苗在即,政府卻未能帶給市民對疫苗的信心,甚至有被當作「白老鼠」之嫌,民間反應一般,恐怕到時會有大量浪費疫苗的可能。有人倡議以過關免檢疫作為打疫苗的誘因,這是本末倒置說法。應該是3地研究,接種疫苗是否可以視作放寬檢疫的條件。若果成事,相信不用等政府呼籲,大批市民會排隊打針。官員根本未搞清楚重心次序,便倉促行事,自招民怨,若次序掉轉,效果相信大不同。

既然市民對疫苗安全性有懷疑,政府更應該從長計議,不能急就章,須多加工夫向公眾講解,亦需要更多時間等待疫苗進一步數據公布,及讓市民消化資訊再作考慮。與此同時,應即時盡快與粵澳商討放寬通關,包括以接種疫苗作為附加條件。莫要等疫情清零才商討通關,這和守株待兔、緣木求魚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