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今年內加息」由年頭拖至年尾、由何時變不知何時,下次會議不得不作最後決定。會後聲明指「十二月會議評估是否加息」看來只是中性字眼,但今次淡化全球經濟風險,變相掃除了最大障礙。不過,以聯儲局猶豫不決及極受市場左右觀測,這個多月時間仍充滿變數。
造成今日之亂局,聯儲局「時鷹時鴿」難逃責任,上次會議突然搬出「外圍風險」嚇煞投資者,今次又將其一筆抹去。「外圍風險」從來都不會消失,只差輕重之別。九月會議過後一星期,主席耶倫曾明確向市場釋出「請準備加息」的信號,但一個不足二十萬的新增職位數據,市場又回應以「我們未準備好」,十月美股迅速收復前三季的失地,聯儲局「管理市場預期」的角色反被牽着鼻子走。
市場的反應也相當奇妙,上次不加息代表經濟現危機,今次十二月準備加息代表經濟可承受。短短一個月之間,市場風向由恐慌變欣然,但兩次會議後美股均大幅波動,一份會後聲明可以有多種解讀,就算經濟數據不會說謊,惟人心卻變幻莫測。
聯儲局強調仍須視乎未來個多月的經濟數據作定奪,但其中最重要的通脹數據早以「中長期樂觀」去淡化,假如撇除外圍因素,美國早就具備加息的條件。其實一切還看決策官員意向,聯儲不斷打倒昨日的我,才導致投資者今日的疑惑。若部署加息,必須提前放風讓市場早有心理準備,反之亦然;只忌經濟數據不上不下,聯儲隨風擺柳,「加息與否」便成為一個泥沼,拖至明年更是夜長夢多。
聯儲局向來標榜其獨立性,不以政治、市場波動或外圍經濟影響決策;前任主席伯南克在實施量寬和取消買債兩大決策便頂住外界巨大壓力,反觀耶倫卻有多重顧慮。明年美總統大選、股市泡沫及其他央行放水都構成紛擾。中國第三季GDP破七已成事實,有了一條「底線」,疑慮反而減輕,但歐央行卻拋出加碼量寬,美元和歐元的去向已成為另一場賭注。
聯儲局和歐央行的兩個「暗示」,均將於十二月見真章,日本量寬亦蠢蠢欲動,新興市場四面楚歌最為頭痛;中國減息已近尾聲,人民幣匯價難作調整,亦顯得腹背受敵。新興市場股匯在十月份喘息過後,十一月難免再起波瀾。投資者最冀求的可能是早日有較明確息率定向,像現時利率期貨顯示加息與不加息機會均接近五成的情況,才是最折騰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