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互伸橄欖枝 以國有苦自己知

美伊關係忽然吹暖風。法國總統馬克龍先邀請伊朗外長扎里夫「突襲」G7峰會,再聯同其他領袖游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網開一面,重啟核談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特氏居然一反常態,向六國暗示他願意放鬆極限施壓的戰略,容許多國向伊朗石油生產提供緊急信貸額度,甚至透露可能在幾星期內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談,令人質疑美方對伊政策是否迎來大轉向,正式放棄將伊朗石油出口逼至歸零的目標,手段由高壓轉為懷柔。

面對如此大塊肥肉,魯哈尼貫徹始終,重申不全撤制裁則談判免問的底線,但他補上一句:「如果我見某人可以解決我國的問題,我會毫不猶豫這樣做,因為這符合國家利益原則。」其實魯哈尼十分擔心他會成為下一個金正恩,害怕握手合照讓特朗普出盡風頭後,撤銷制裁的承諾卻統統落空。金正恩三見特朗普,板門店會面甚至去到隨傳隨到的地步,但美國對北韓的制裁可曾減少過?

以軍動態 局勢指標

美伊是戰是和,決定權暫時落在魯哈尼手上,赴會與否將主宰局勢發展,相信試探一輪虛實後很快會有公布。然而,聽到這個消息,面色最難看的應該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了,因為他一直在美伊交惡的前提下押注,狐假虎威,肆意攻擊周邊的什葉派民兵和黎巴嫩真主黨。美伊若握手言和,他的仇伊國策將失去最大的靠山。

今個月內,以軍擅闖黎巴嫩、敍利亞和伊拉克國境施襲,從美方的回應可見轉風向的端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本已表態支持以國行使自衞權,抗衡革命衞隊的威脅,但在特朗普講話幾個小時後,國務院發言人竟透過五角大樓拒絕對伊拉克受襲負責,還掉轉槍頭支持巴格達政府捍衞領土主權,對抗外部勢力──這叫內氏情何以堪?

內氏啞子食黃連,即使不同意特朗普與伊朗人坐下來談判,也不能公然反對,淪為一個乾着急的旁觀者。接下來兩星期,以軍動態可成局勢的指標:若按兵不動,則反映美伊和談有轉機;狂暴出擊,則代表內氏試圖激化局勢不穩,阻撓特魯會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