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以鬥爭求和平

中美貿易爭拗交鋒已有數月,雙方於日前結束的第二輪談判終獲成果,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達成六項共識。率領中國談判團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明言中美「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進口關稅;美國財政部長姆紐欽只形容為「暫停」貿易戰,又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即將訪問中國。

特朗普此次挑起貿易戰的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為中期選舉造勢、遏止中國發展,透過國內民粹主義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全球化潮流,履行競選承諾。

依照國際政治的長周期規律,全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定會為國際政治格局帶來重新洗牌,中美貿易戰僅為全球領導權更迭掀開序幕。這不僅是一場貿易戰爭,更是一場誰能更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的競爭或鬥爭。當美國拉起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大旗時,中國應該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現在及未來相當長的時期,是考驗兩國戰略智慧以及定力的時刻。

關係破與不破,取決於美國是否觸犯中國的原則與底線。有說「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怎樣才可以讓中美鬥而不破,關鍵在於鬥字,鬥得好才可鬥而不破。何謂鬥得好?不向美國對中國的無禮與霸道妥協,然後向美國表示談判大門一直開着,亦即是鬥到對手願意談判為止。這一點,可參考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情況,當時美軍打到鴨綠江邊,有打到中國東北的意圖,若非志願軍把美軍驅逐回去,哪可換來後來美國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