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當局應主動防範升降機意外

香港土地空間有限,大部分建築均向高空發展,升降機變成許多市民出入的重要工具。不過,最近接連發生多宗涉及升降機的意外,造成不同程度傷亡,使市民開始關注升降機的安全。事實上,意外是一宗也嫌多,更何況是有人命的損失,故當局應加緊巡查本港所有升降機,讓市民都能夠「出入平安」。

維修人員日漸老化

上水名都巴黎閣早前發生嚴重升降機意外,一名住戶直墮槽底並證實死亡。初步調查顯示,該名住戶步入升降機之際,其中一腳被突然關上的升降機門「夾實」,而升降機亦隨即上升,事主被拉扯整個身軀後從間隙中墮入槽底。另在較早之前,荃灣海灣花園亦出現升降機事故,一對夫婦在進入升降機後,升降機失控地向上直衝頂樓,造成兩人頸椎受傷,情況一度危殆。

除兩宗嚴重事故外,翻查報章,亦發現不少身邊的升降機出現不同形式的奇怪問題。例如,有些升降機的門無故開啟,有些不受控地上下升降,有些甚至發生急墜數個樓層的情況。不論這些問題升降機是在住宅或是商業辦公大樓,相信每天使用的人數都非常多,其安全是比一切都更為重要。

根據立法會的資料顯示,香港於二○一六年約有六萬五千多部升降機,平均每一百一十人便有一部,密度是相當之高。不過,超過五成升降機的機齡均超過二十一年,而超過三十一年更達到百分之二十八。機電工程署曾經表示,當一部升降機使用超過二十年時,某些主要零件會出現損耗,將構成一定的效能問題。另外,部分舊式升降機欠缺最新的安全裝置,例如雙重制動系統等。此系統是用以感應升降機的速度,當出現過快的情況時,便會鎖緊升降機的導降線,使裝廂減速避免意外,同時亦設有可即時補上的後備制動系統。在荃灣海灣花園的意外中,相信是與兩個制動系統同時故障有關,反映保養工作未必完善。

更令人憂慮的是,從事升降機維修的人員出現老化情況。現時行業中有兩類註冊職位,分別是一般註冊工程人員及註冊工程師,前者超過四十五歲的比例達到百分之五十三,後者更達到百分之七十。除了人力資源老化,升降機維修人員的工資亦較其他註冊技術工種為低。舉例來說,水喉工及空調製冷設備技工的平均日薪,分別約為一千四百元及一千零五十元,但升降機技工則只有八百元,在藍領工人的市場中,的確欠缺一定的叫價力。就此,當局長遠應為行業引入更為完整的階梯系統,使從業員更具專業化的認可,增加其在市場中的議價能力。同時,政府亦應做好宣傳吸引年輕人入行,避免出現青黃不接問題。

另一邊廂,面對接二連三發生的升降機事故,當局應推出新措施協助居民改善舊式升降機的安全裝置。如果瀏覽機電工程署的網頁,就會發現當中提及有關「優化升降機的資助」,都是一些綜合型樓宇維修的計劃,例如市建局的樓宇維修綜合支援計劃、屋宇署的樓宇安全貸款計劃等,並非針對升降機維修而推行的措施。近日,我留意到民建聯一個不錯的建議,就是要求發展局設立獨立的「升降機安全資助計劃」,撥款二十億元為全港二十年或以上的升降機提升安全設備。有鑑於電梯安全是重中之重,該計劃亦建議不應留待下個財政年度處理,而是應該盡快落實相關的細節。

保障大眾人身安全

說到底,升降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機械,相信沒有人會想再有意外發生。就此,希望政府能盡快回應市民,保障大眾的人身安全,落實新的改善措施,亦相信泛民的朋友不會在此事上留難當局,進行「拉布」阻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