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繼續傾力覓地建屋,其中一個主要來源為元朗錦田南。規劃署完成錦田南及八鄉的土地用途研究,認為除了西鐵錦上路站及八鄉維修中心的上蓋,可發展共八千七百五十多個私樓單位外,鄰近的十二幅地皮亦受惠於鐵路及道路發展,有潛力大興土木,可興建近二萬五千個住宅單位,當中近七成、即一萬七千個單位可作公營房屋,令區內總住宅單位數目多達三萬三千七百個,整體公私營比例約各一半,可容納近十萬人口。
城市規劃委員會今日開會審議錦田南及八鄉的土地用途檢討。其中錦田南目前以農地及鄉郊式發展為主,但隨着西鐵錦上路站及青朗公路啟用,該區對外及對內交通大幅改善,區內土地用作房屋發展潛力亦因此大增。但考慮到該區有機場高度限制,若大幅增建房屋,或會令區內交通超負荷。
規劃署審視後,決定該區以中至低密度發展,地積比率由零點八至三倍不等,發展密度以錦上路站、八鄉維修中心及相連地方最高,距離車站愈遠、密度便會愈低。其中錦上路車站及八鄉維修中心上蓋將作私人住宅發展,前者樓高不逾十七層,提供二千六百九十二個單位,後者樓高不逾廿六層,提供六千零六十個單位。
區內十二幅土地亦因鄰近車站,有潛力闢作房屋用途,約共一百五十二公頃。有關地皮與錦上路車站只相距一點五公里,交通方便。其中五幅貼近車站的地皮,將撥作公營房屋發展,面積共涉四十公頃。規劃署建議以三倍地積比率發展,樓高不逾十七層,以免阻礙景觀,料可提供一萬六千九百個單位,共容納五萬一千七百人居住。至於當中有多少為出租公屋,多少為出售居屋,仍有待與房屋署商討。
至於餘下七幅與錦上路站相距較遠的地皮,則會作低密度發展,地積比率只有零點八至二點一倍,樓高六至十二層不等,提供約八千零四十九個單位。規劃署同時建議於錦上路站上蓋發展區域性商業中心,涉及面積四萬平方米,而公屋及八鄉維修中心的上蓋發展,亦應提供零售設施。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提高該區的發展密度,「好過喺現有地皮上插針起住宅大廈」,並應一併提供公屋及居屋單位,平衡區內房屋發展。
記者譚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