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環的摩羅廟街、摩羅上街及摩羅下街一帶,不但是本港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更是別具本土特色的街道,一直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尋寶。不過,有印度及巴基斯坦人認為港人以「摩羅差」形容他們,有侮辱成分,多名中西區議員聯署要求地政總署盡快更改帶有種族歧視成分的街道名稱,達致種族融和。中西區區議會今日將討論有區議員聯署要求更改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摩羅上街及摩羅下街等街名。有份聯署的中西區區議員鄭麗琼指,不少印度及巴基斯坦人不滿港人以「摩羅差」來稱呼他們,感到有侮辱成分及貶意。她認為香港既為國際金融中心,人口包括不同國籍人士,應改變帶有種族歧視的街道名稱。
摩羅上街是本港知名的古物集市,不少旅遊刊物有介紹,本港旅遊發展局更向海外遊客推介,指摩羅上街為售賣絲織品、刺繡、玉石及木製品的好地方。
地政總署指出,香港開埠初期港人對印度人統稱為「摩羅」,並無特別含意,由於當年有關街道多印度人聚居,街道因此得名。該署強調街道命名須從歷史角度考量,「摩羅」一詞記錄了百多年前印度人在港生活的歷史,若更改街道名稱,等於否定其歷史價值,抹殺文化意義特徵,該署認為並無必要。
平等機會委員會發言人指並無收過少數族裔就有關街道名稱的投訴,但發言人認為若有少數族裔對本港街道名稱有異議,政府應正視。自《種族歧視條例》去年七月生效後,平機會收到五十一宗涉及種族歧視投訴,當中廿七宗正進行調查,十五宗已中止調查,其他個案則已和解。
香港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指摩羅一詞本無貶意,但不少港人以「摩羅差」來取笑印度人等,更戲稱「摩羅差街」,令不少印巴人士不滿。該會曾收到五、六宗投訴。她明白有關街道反映歷史發展,甚至不少南亞族裔人亦認為毋須改變,她建議政府諮詢少數族裔意見,才作最後定斷。
記者譚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