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人提議將冠以「摩羅」的街名要改名,商戶和遊客都異口同聲反對,指有關街道世界聞名,怕改了名,遊客不懂前來,又指街名為歷史一部分。
八十多歲的施先生在摩羅上街擺檔近五十年,他認為街道以摩羅命名無問題,因以前這一帶有很多印度人居住,亦因以前有很多人在該街賣老鼠貨,故亦名「貓街」。另一商戶陳先生亦為「摩羅」之名平反,「摩羅」其實無侮辱性,而是西班牙話,解作外族人。
印度裔藝人喬寶寶說,好明白要求將有關街道改名的南亞裔人士感受,但他個人認為有關街名為歷史一部分,故無需要改,「人同人相處最重要係互相尊重。」
地政總署也稱,有關「摩羅」一詞,有說源自「Morramen」,即中東來華的斯蘭商旅,也有說是源自葡萄牙語「Mouro」,本指中世紀時攻佔歐洲西南部的北非人,後作北非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的統稱。
早期華人習慣稱印度人為「摩羅」,而印度人做禮拜的地方亦被稱為「摩羅廟」;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考證,「摩羅廟」是中環些利街清真寺的俗稱;摩羅廟街和摩羅廟交加街正是按這個俗稱命名。摩羅上街和摩羅下街則是早年印度人聚居之處及印度兵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