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參與一個討論英國大選的電台節目,我昨天清晨六時起床,在網上觀看了英國大選前首場政黨領導人的辯論。那是個徹底模仿美國總統大選論壇的場景,三個候選人各自有一分鐘獨白,然後就是現場和網上觀眾的發問。
工黨的白高敦、保守黨的卡梅倫及自民黨的克萊格,用了個多小時辯論英國的內政和經濟問題,如移民政策應否收緊,公營教育怎樣提升,如何刺激英國經濟的復甦等。我用心看了很久,因為我「被吸引」。請不要誤會,我對英國的內政不大感興趣,我欣賞的其實是挑戰工黨的兩位在野政黨領袖的年齡。
保守黨的卡梅倫今年四十三歲,自民黨的克萊格也是四十三歲,兩位年輕領袖充滿朝氣,與五十八歲、樣子有點疲憊的白高敦是強烈的對比。卡梅倫說話的方式有點像前首相貝理雅,非常圓滑得體;而克萊格則是首場辯論的「勝利者」,多個民意調查顯示選民認為他表現最好,只見他輕鬆自如,在三位候選人中最討好和有「人味」。自民黨是個小黨,從未有機會執政,因此沒甚麼壓力和包袱。
我「被吸引」,因為這樣的場面不會發生在香港。兩位政治人分別在劍橋和牛津畢業,在四十出頭的年齡已是一黨之魁,能夠倡議英國的變革和統領大選。反觀香港,有心有能力的政治人就連參與特首選舉和接受磨練的機會都缺乏。而在今天的政府主要官員和立法會議員中,都是高齡的局長和議員居多,沒有這樣神采飛揚的「四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