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內地發生礦難或其他天災人禍,在官方傳媒的報道中,佔最多篇幅的往往不是死傷枕藉的悲慘畫面,也不是遇難者家屬呼天搶地的激憤場面,而是國家領導人帶着一眾大小官員在現場指揮救災的感人鏡頭,彷彿死多少人並不重要,最重要是突出領導人如何關心群眾,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宣傳手法,數十年如一日。
這也難怪,「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中國人命不值錢,蟻民的死活沒有太多人在乎,倒是達官貴人肯紆尊降貴、不辭勞苦親臨前線指揮救災,那才有新聞價值呢。
救災如是,抗旱當然亦不例外。最近西南地區大旱,打開官方報章,看到最多的是當地官員如何「奮戰在抗旱第一線」,簡直令人感激涕零。奇文共賞,有則報道是這樣描述的:某位封疆大吏對着一群排隊取水的群眾充滿深情的說:「請鄉親們放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哪怕是人背馬馱,我們都將千方百計確保飲水供應,共克難關。」這番「充滿深情」的話語,據說「贏得了村民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可惜,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後,封疆大吏在前呼後擁之下揚長而去,而這群衣衫襤褸的村民只能繼續苦候那一升救命之水。是的,這位封疆大吏沒有說錯,人背馬馱是真的,共克難關也是真的,但人背馬馱的是村民,共克難關的也是村民,當官的唯一責任大概就是做好呢場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