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加價政府捉蟲

本港加風四起,衣、食、住、行無一幸免,市民兩個多月後乘搭港鐵又要多付車資。去年勁賺九十六億元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成功啟動可加可減機制,今年六月平均加價2.05%,乘客每程平均多付一毫半,部分路線最多更可加價7.05%,加幅超過三元,預料港鐵每年可多收二億多元車費。市民普遍不滿鐵路公司十三年來首次加價,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批評,有關機制實際是「有加冇減」,乘客被迫任人魚肉,建議港府成立票價穩定基金以減低票價波動。

地鐵及九鐵於○七年合併,港鐵公司放棄票價自主權並採用可加可減方程式取代。方程式包含三個因素,包括每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即通脹率)、運輸服務業工資指數及生產力因素的變動,計算結果達正負1.5%的範圍,便可直接啟動機制加價或減價,毋須再經審批。

去年港鐵的運算結果未達啟動機制範圍,運算得出+0.7%的調整幅度轉至今年運算。根據統計處最新數字,去年十二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八年同月上升1.3%;而去年十二月的運輸服務業工資指數比○八年同月上升1.4%,若加上去年的0.7%,港鐵今年平均加價幅度達2.05%。

平均加2.05% 再享5%彈性

由於港鐵調整票價時,享有正負5%的彈性,只要最終平均加幅為2.05%即可,因此部分路線最極端情況下可加價7.05%,其他車程則要凍結票價或減價3%。例如由屯門站往羅湖站,現時八達通收費四十六元三角,加價2.05%為四十七元二角;若加價7.05%則達三元三角,新收費為四十九元六角。

港鐵總經理(市務及車站商務)楊美珍表示,需要時間去完成行政程序,包括向政府提交由獨立第三者發出的證明書,證明票價調整符合規定,稍後才能公布個別車程的收費。

楊美珍又指,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是客觀、公平和見透明度,而機制具法律約束力,港鐵必須依法遵守。

基層市民未從海嘯恢復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指,現時基層市民的生活仍未從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完全恢復,部分人更被減薪,應延遲大半年後才再決定是否加價。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鄭家富亦同意,加價將加重市民負擔,尤其長途乘客可能承受較大加幅。他建議,政府應從港鐵每年分發的花紅當中,撥出若干百分比以設立票價穩定基金,減低市民負擔。

事實上,巴士公司按可加可減方程式運算後,亦得出+1.25%,但九巴、新巴及城巴均指暫無計劃加價。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謂,機制已考慮市民的負擔能力,客觀且透明度高,會繼續鼓勵公共交通營運商向市民提供優惠。

第一手消息請瀏覽on.cc《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