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笨機制 有加冇減

【本報訊】可加可減票價機制自○六年實施至今車費只加不減,市民從未受惠,甚至變相成為打劫市民荷包的工具。民間監察團體認為香港經濟環境通脹年度會比通縮年度多,故有關機制不但對市民沒有太大「着數」,而且有「搵笨」之嫌。另有經濟學者批評機制欠完善無考慮到市民的經濟負擔能力,未能真正反映社會實況,應該檢討。

計錯數醜聞 減價夢成空

可加可減機制原意是希望巴士公司及港鐵在通縮環境下按照機制減價,但○七年巴士公司以通脹和成本增加為由,向政府申請加價,要求的加幅更比機制計算到的升幅還要高,港府最終在○八年六月批准各間巴士公司加價百分之二至七,至於兩鐵則於○七年底合併後才引入此機制。及至去年港府引用機制起初運算出巴士有減價空間,惟後來統計處爆出計錯數醜聞,令市民期望巴士減價的好夢成空。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直斥機制實施以來車費只加不減,指出機制實施當年本港經濟環境已由通縮變為通脹,並認為香港經濟環境通脹年度會比通縮年度多,市民難以受惠。經濟學者關焯照則指機制存有不少漏洞,包括無考慮到市民的負擔能力。

另外,港鐵昨表示,稍後在調整新票價時會一併處理去年九龍南線通車後,出現「短程貴過長程」的畸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