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道之行:閉門造車脫離實際

預算案推出的應對市民住屋需求的措施,有兩大考慮,即滿足「八十後」年輕一代結婚的上樓訴求,以及解決舊區重建居民的訴求。此兩大考慮,由於思慮欠周詳,甚至有閉門造車之嫌,卻又急於求成,以致在民意民情中引起反彈,而推行的阻力亦不小。

以馬頭圍道重建為例,預算案突然推出新猷,由政府的合作夥伴市建局負責出資重建,欲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法,令受塌樓影響幾條街的舊樓居民鼓掌,以彰顯政府有新思維,而且處事果斷明快,坐言起行。

可惜一起步便遇阻力,居民感到有欠公平,要求市建局擴大重建範圍與力度。在市建局舉行的諮詢會上,鶴園街重建範圍的商戶要求以「樓換樓」、「舖換舖」,或以特惠價租予原區居民和商戶,而不能參與重建的春田街雙數街號業主和居民,亦不滿市建局的安排,認為厚此薄彼,有欠公允。

市建局主席張震遠的回應未能說服坊眾。最可笑的是,張震遠認為春田街雙數街號的樓宇,情況比單數的好,理據十分牽強,難以服眾。試問同一時期兼同一地區落成的超齡樓宇,難道質量的分別真的那麼大?設身處地想一想,同樓不同命的感覺的確不好受。

政府高官與市建局高層事前醞釀「新政」時脫離實際情況,忽略了馬頭圍道同區居民的民情與同理心,結果陷入進退兩難之局,張震遠只能以勢壓人,說甚麼倘若有人反對重建,可能被迫拖延多幾個月以至一年。重建本來是好事,處理不善,隨時變成壞事。

至於解決年輕一代的住屋問題,未來數年的私樓供應量遠未能滿足需求,發展商利潤掛帥,政府莫之奈何;而所謂活化居屋、搞活二百萬元以下中小單位的建議肯定中聽不中用。這也是政府閉門造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