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濟世狂言:曹操比孫子更詭詐

為甚麼會有「曹操設七十二疑塚」之說,我想與他注解《孫子兵法》顯得詭計多端有關。該兵書有「九變篇」,「九變」二字真是傳神,最精通九變者,還得首推曹操。他注云:「變其正,得其所用九也。」打仗能不能堂堂正正?當然不能!所以要「變其正」,甚麼詐術邪術便由此產生。

曹注云:「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難行權也。」意思是在有利的時候,思慮有害,處在有害的時候,要想着有利的一面,當着困難的時候,要多權衡。又云:「計敵不能依五地為我害,所務可信也。」考慮到敵人不能在各方面加害於我,事情就可以順利進行。

為《孫子》「行軍篇」的注解中,就有「疑塚」的味道。「近水草利便也。」處置部隊時,近水和草就有利又方便。「水上草當其高也,前向水,後當依高而處之。」意即在水邊也要盡量處置在高處,前面向水,背後應依託高地。

曹注又提到(以下白話譯文):山深水大的叫「絕澗」,四面高而中間低的叫「天井」,深山大嶺朦朦朧朧的叫「天牢」,可以使人迷路,並像網一樣迷死人的叫「天羅」,地陷下去的叫「天陷」。山澗逼狹,數尺長數丈深的地形叫「天隙」。用兵要經常避開以上六害。若讓敵人靠近並背向這六害,我就有利,敵就兇險。

曹操的注解比《孫子兵法》更加詭詐,有云:「權力均,一云,兵非貴益多。」權勢和力量要相當,用兵不是愈多愈好。在香港玩政治的人,若能學得曹操一成,已可自吹為「政治家」,否則就是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