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站站沉降 香江日日沉淪

港鐵沙中線醜聞長爆長有,單是一個會展站就有五十個公共設施單位,包括煤氣管、水管及冷卻水管等沉降幅度達到警戒水平,簡直聳人聽聞,至於其他港鐵站周邊建築物的沉降問題有多麼嚴重,更加令人不敢想像。當局遲遲不公布沉降地點及數據,藉口是未有相關機制及公眾未必理解技術數字,不過是擔心醜聞曝光激起公憤的託詞而已。

但不認不認還須認,醜媳婦終須見家翁。鑑於民意洶洶,港府不得不成立由法官牽頭的調查委員會,警方就承建商涉欺詐展開刑事調查,立法會亦醞釀引用俗稱「尚方寶劍」的特權法追究事件責任,還有人提議成立專門機構監管港鐵。在多路追擊之下,港鐵還有多少見不得人的「櫃中骷髏」將曝光,全城高度關注。

當然,有調查不等於有結果,有結果也不等於問責。畢竟,類似的醜聞過去多不勝數,這個調查那個追究,最終都是走過場。對高官來說,笑罵由你笑罵,好官我自為之,高薪我自笑納。正如運房局局長陳帆身為港鐵董事局成員卻有如泥塑木雕,一邊承認自己對港鐵基建問題是「看到報道才知道」,一邊自吹「第一時間跟進,表現有目共睹」。無恥者無敵,既然特首本人明言「官到無求膽自大」,官官相護根深柢固,相信今次對沙中線醜聞的調查又是雷大雨小,很可能又是不了了之。

港鐵工程百孔千瘡,令人不勝唏噓。香港基建曾為高質高效的代名詞,港鐵更是走出國際的香港品牌,誰能料到,回歸之後香港基建水平每況愈下,不僅延誤超支成為常態,更是慢工出劣活,僅沙中線就爆出偷工減料、不按圖紙施工、隱瞞沉降、漠視施工安全等種種醜聞。不少人提起港英時代的玫瑰園計劃,該計劃以新機場建設為核心,有十大重點工程,複雜程度比現在的十大基建不遑多讓,不同的是,玫瑰園計劃按時完成,總成本低於預算的一千五百億元,而且質量可靠,至今沒有爆出甚麼大問題。如果說,玫瑰園計劃是香港上世紀成功故事的光輝標誌,那麼醜聞不斷的十大基建則是回歸後香港走向墮落的恥辱印記。

從基建質素的高下立判,人們也不難得出如此印象:回歸後不如回歸前;港人治港不如英人治港;中國不如英國。香港人心遲遲不能回歸,社會瀰漫懷舊情緒,中港矛盾不斷惡化,港獨思潮如病毒蔓延,其實都可以從中找出根由。有人認為,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是有人存心搞鬼,唯恐天下不亂,而證諸港鐵基建醜聞密集引爆,懷念英殖成為時尚,如此質疑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一節見則百節知,香港弊病叢生、無日安寧是港府管治無能的結果,而港鐵沙中線站站沉降則是香江日日沉淪的縮影。當「五十年不變」被錯誤地理解為「五十年不管」,「全面管治權」坐而論道,而幾任特首全部所託非人,中央希望「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何異於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