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東北部的獨立風潮尚未平息,孟買又遭遇百萬怒民圍城。印度總理莫迪一方面與中國進行邊境對峙,一方面要應付頻頻失火的後院,焦頭爛額之際,已是舉止失措。
據報道,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農村經濟低迷,要求政府機構保障就業及大學就學的配額。失業率攀升以及農場收入減少,促使從北部哈里亞納邦到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各地農村,都對莫迪過去幾年的改革深感不滿。在莫迪治下,印度經濟增長居全球前列,但由於印度GDP的統計方法發生了改變,實際增長是否如此要打個問號,而民眾的獲得感並沒有提高多少。
莫迪一直想觸動土地、勞工、稅務這三座大山,但多是虎頭蛇尾,比如土地制度問題。印度是土地私有制,莫迪想模仿中國建立工業園區發展工業,但土地的徵用、拆遷成本很高,使土地很難大規模使用,建設速度根本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印度要想加快推進,必須修改法律,但修改法律需要兩院都通過,莫迪領導的人民黨雖然在下議院佔多數,但在上議院的影響力還是不足。
其次是勞工保護問題。印度原來的立法對勞工的保護力度很大,如果企業僱用工人超過一百人,在未經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企業不得解僱工人,不得調整工人崗位,不得改變工人的工作環境,不得對工作設施進行技術升級;即使企業接近破產,該法令仍然有效。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降低了對外資的吸引力,阻礙了印度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莫迪動手勞工法改革,雖然在人民院獲得通過,卻在聯邦院因遭反對而擱置。
更關鍵的是,莫迪還要面對眾多年輕人失業的挑戰。在印度十三億人口中,七成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龐大人口背後無法掩蓋的事實是,大量貧困、亞健康、缺乏教育的年輕人,既不提供生產,也不提供消費,幾乎游離於整個市場之外,卻極易被各色政治人物利用,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揭竿而起,走上街頭,或者在大選中成為關鍵票數。莫迪若搞不定這些年輕人,執政將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