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遭圍攻 一帶一路步履艱

馬來西亞、印尼近日接連發生針對中國文化的抗議事件,主事者似乎有意在東南亞掀起一股文化衝突論的浪潮,這給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敲響了警鐘。

據報道,某中國公司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在關丹舉行開工儀式,這項合同總額約八百五十億元人民幣的工程,是中國企業境外在建的最大工程,但是,在項目動工時卻有當地右翼非政府組織「土著權威組織」發起抵制,該組織稱開工儀式現場「一面馬來西亞國旗都沒看到,大會司儀用華語發言,彷彿是一場在中國舉辦的活動」,並指摘納吉布政府典當國家尊嚴,國家已被中國「殖民」。

無獨有偶,印尼東爪哇一座號稱東南亞最高的關公像日前揭幕,引起當地部分穆斯林的抗議,抗議者認為關公對印尼建國沒有貢獻,不應立像,要求政府拆除。其後關聖廟用白布遮住了關公像,但緊張氣氛仍在蔓延,當地的穆斯林團體甚至有人把這座關公像看作是華人掌控印尼政府的象徵。

中資企業 孤立無援

事實上,這兩宗事件只是東南亞民間抵制中國文化、中國企業浪潮的冰山一角,在此之前,緬甸的密松水電站建設中資投入幾十億元,但緬甸非政府組織以環保、人權議題從中作梗,緬甸政客為了選票也隨即變卦,使該水電站建設暫停,投資遭到巨額損失。再比如,中資早前在湄公河流域的炸礁疏通航道行動,也遭到泰國非政府組織的阻撓,這些組織認為炸礁行動破壞了湄公河流域的生態,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影響沿岸漁民的生活,要求泰國政府喊停。

這些國家抵制中資企業可分為幾種類型,一是理念驅使型,一些組織確實有環保、人權的使命感,對各種投資不分區別進行監查,這無可厚非;二是利益驅動型,一些組織將中資企業入駐當作發財的良機,利用各種藉口進行敲詐勒索;三是政治動機型,一些組織或者受到美日等國的支持和培訓,為了攪黃中國投資,或是為了本國政治鬥爭的需要,衝在前面,充當炮灰。

這個時候,中資往往孤立無援,處於被動捱罵地位,很多巨額投資付之東流,這充分顯示當地缺乏友華的氛圍,在關鍵時刻沒有當地組織和媒體為中資鳴鑼開道和保駕護航。事實上,如何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理解並接受中國的理念,涉及話語權的問題。

同樣一個事件,不同角度的解讀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須樹立中國的話語權,特別是把共贏理念和文化包容傳遞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超越意識形態分歧和文化衝突的陷阱,讓當地民眾真誠地接納中國投資,分享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