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瘦肉精豬肉令人聞肉色變,港澳地區託「一國兩制」的福,創造出「一國兩豬」的奇迹,免受瘦肉精威脅。問題是,食品安全不平等,厚此薄彼,如何讓百姓活得有尊嚴?
據內地媒體報道,去年年底,內地供港食品合格率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七,澳門更達到百分之百。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員自豪地說:「我們至今已保持了十一年未發現瘦肉精的紀錄。」據悉,供應港澳的豬,外形要好看,後臀要豐滿,瘦肉率要高,體重也有要求,不能超過一百零五公斤,不能低於九十五公斤。
粵港爆發「豬肺湯事件」後,香港曾對內地生豬供應說過不,催生了內地食品安全體系的變革。針對供港澳地區的食品,原本內地食品安全由數個部門分段管理,後來形成相對獨立、由一個監管部門獨立監督整條食物鏈,並逐步推及其餘供港食品。
出口食品之所以嚴格檢查,主要是企業承擔的是終身責任,商家和監管部門都有連帶責任,因此,無論是生產商還是監管部門都不敢馬虎,一絲不苟。這也從側面說明,如果內地的法律再嚴厲一些,標準再提高一些,監管力度再大一些,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完全可以搞好的。
當內地百姓飽受瘦肉精折磨之際,輸往港澳的肥豬卻是乾乾淨淨。一流產品外銷,二流產品內銷,「一國兩制」在食品問題上具體體現,就是「一國兩豬」。其實,港澳市民是中國人,內地百姓也是中國人,食品安全面前,中國人應人人平等,又何必分個三六九等呢?為何港澳地區的標準就不能適用於內地百姓呢?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內外有別,早已是問題食品的根源。比如瑞典研究機構早前宣布,某些品牌生產的嬰兒食品含有砷、鉛等重金屬,存在安全隱患,但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這些品牌在華產品檢出的砷、鉛等重金屬,均未超出中國標準。
再以原料奶為例,中國標準規定每毫升細菌含量不得超過二百萬個,但這一標準在國際上得不到承認。還有,國際標準中有奶牛「體細胞」的檢測項目,這是判斷牛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而中國卻沒有相關規定。
中國要提高食品安全,首先要提高安全標準,美國人怎麼吃,中國人就怎麼吃,香港人要求甚麼,內地人就要求甚麼,將這些標準引入中國有何困難?中國惡吏只留意自己的荷包與官位,又怎會管百姓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