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新統計數字,八所政府資助大學一八至一九學年的畢業生中,失業人數有四百多人,失業率達百分之二點四,創十年新高。另外,就業不足率為百分之五點二,略高於前年的百分之五。所謂就業不足,指的是每周工作不足三十小時、從事兼職或臨時工,共計八百多人。
八大之中,城大尚在待業的畢業生是八大最多,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為百分之五點二及百分之十點三,同屬近十年新高。嶺南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五,比前年增加;浸會大學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九,在八大中未算高,但情況屬十六年來最差;其餘大學則與往年相差不遠。
上面的統計數字是大學畢業一年內的統計,這批大學生畢業時黑暴還未席捲香港,香港經濟還未開始衰退,但他們畢業的一年內,先有黑暴亂港,動亂頻起,旅遊業受到重大打擊,遊客不敢來港,與旅遊掛鈎的飲食業和零售業不景,經濟已開始下滑,加上踏入二○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經濟停滯,香港更百業蕭條,旅遊業、飲食業及大部分零售業都陷入歷史性低潮,全港大多數商業機構都出現裁員減薪現象,現職工作者但求保住職位,新加入待業大軍的大學畢業生要找工作肯定會倍添困難。
其實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最困難時期才剛出現,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因為現今正是一九至二○學年畢業生開始求職的時刻,正好遇上近年來香港經濟最低潮,四至六月全港失業率達百分之六點二,為十五年來高位;就業不足率升至百分之三點七,是近十七年的高位。現今又多了一批待業大軍,疫情未見好轉,經濟壞消息不斷,在各個不利因素衝擊下,就業機會怎可能樂觀?相信當年考進大學的一代都想不到,畢業即失業。
有朋友講一個新畢業生的故事,不知是否新一代的典型:某公司請了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員工,第一個月上班正常,第二個月開始遲到,平均每天十分鐘。到了三個月試用期後不獲聘用,因為第三個月內有兩天失蹤,三日病假,每天上班起碼遲到十五分鐘,公司通知終止職務後,此人竟然在辦公室搗亂,推跌了兩部水機,把枱面的文件夾電腦全部推落地上,然後大聲說幾句粗口便離開,公司惟有報警處理。
本來大家都以為經濟環境不佳,新入職者必定戰戰兢兢,力求表現好保住職位,豈料此君自由慣了,不願遵守定時上班、告假要有秩序預先申請安排這些他覺得是「嚴苛」的規則,自由散漫,給辭退還發脾氣毀壞公司財物,如此大學生還有誰膽敢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