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各國都見到放緩迹象,不少國家都逐漸放寬居家令、封城令,雖然各種規限並非一下子撤銷,但市民多了外出,餐廳食肆也有限度恢復營業。
不妨回頭一看全球地區的新冠肺炎疫情統計,到昨日為止,全球確診四百四十多萬宗,死亡近三十萬人。美國依然高踞全球首位,確診逾一百四十萬人,死亡八萬多人;第三位是後來居上的俄羅斯,確診逾二十五萬人,不過死亡人數奇低,才二千多人;排第二是西班牙,確診逾二十七萬,死亡二萬七千;英國確診逾二十三萬,死亡三萬三千;意大利確診二十二萬,死亡三萬一千。
亞洲這邊,中國確診近八萬三千人,死亡四千六百;印度確診人數七萬四千,死亡才二千四百人。兩個人口過十億的大國,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距離歐美甚遠。
西方傳媒針對中國的報道太多,也對其數字懷疑,所以這裏暫且不論。有朋友認為,印度人口超過十三億,人口密度較高,衞生條件並不算好,但為甚麼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如此偏低,確診人數排世界十幾位,死亡人數可說是微不足道?難道真正如不少人假設的民間智慧:衞生條件愈差的國家地區,居民習慣了與各種細菌病毒共同生活,所以愈不易被病毒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的統計數字,其實與該國是否放寬檢測的限制,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測試劑供應有關。大家不妨回顧疫情初起時歐美幾個大國的態度和策略。美國到三月為止還是缺乏測試劑供應,需要聯邦疾控中心批准才讓懷疑患者作檢測,政府不提供免費檢測,患者需要自掏腰包。少人接受檢測,確診和死亡人數必然偏低。到四月美國全面放寬對檢測的限制,加上測試劑供應充足,確診和死亡人數急速飆升,才變了全球首位。
英國也是如此,疫症初起時也不鼓勵檢測,只是要求患者留在家中,等新冠肺炎徵狀明顯才致電熱線求醫。當時英國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甚低,卻把居民嚇得落荒而逃,大批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留學生都急搶機票逃難回來。
如果對檢測諸多限制,又或者缺乏測試劑,患者沒有接受檢測,可能會自然痊愈,萬一死亡,便當作自然死亡或長期病患死亡處理,新冠肺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必然偏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武漢地區醫院設施和床位奇缺,不少患者得不到診治,中央政府才發動全國力量作支援,穩住局勢。中國已是如此,印度接受檢測人數要比中國少得多,相信結果必然是其他病症死亡人數大幅度增加,死於新冠肺炎的數量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