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大學學位何價 美國青年反思

隨着高等教育愈來愈普及,成功入讀大學變得愈發稀鬆平常。有美國傳媒近日向年輕人調查,了解他們對學歷的看法,發現在不少受訪者仍然深信大學學位重要性的同時,不少人認為擁有高中學位已足夠。該調查亦發現,大部分來自十三至二十九歲年齡階層的人認為,擁有大學學位可以讓他們走上致富之路,但同時有四成人認為,擁有高中學位已足夠應付未來的工作;認同職場工作經驗比任何學位重要者,亦大有人在。

年輕人間的「大學無用論」並非新鮮。傳出有意代表民主黨競逐明年大選的億萬富豪彭博,幾年前在擔任紐約市市長時就曾表示,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與其入哈佛讀大學,不如去做水喉技工。他指出,當前面臨最大困難的人,是那些既當不上火箭科學家、又無法成為班上頂尖精英的大學生,當個水喉匠的出路,真的比打崩頭擠進哈佛來得划算。原因是該工種需要專業技能,毋須擔心職位被外判到海外,又或者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相對於彭博說出這番話時,幾年間人工智能的普及程度愈來愈高,人類被機器人所「淘汰」,再也不是科幻小說的題材。以色列歷史學家赫拉利在其名作《未來簡史》大膽預測,人工智能技術在許多領域的表現將會超過人類,例如駕駛汽車及診斷疾病等,皆比人類可靠,在未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所取代,全球幾十億人將淪為「無用階層」。

「水喉匠勝哈佛生」的論調之所以聽起來合情合理,還在於前者不用每年花幾十萬港元大學學費。在美國,不少畢業生直到四、五十歲還在償還學費,前總統奧巴馬也是當上參議員後才還清學貸。事實上,美國的高等教育費用高昂,舉世皆知,據估計,目前有數千萬人正背負沉重的學貸負擔,總額達一萬六千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去年GDP的百分之八。民主黨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就建議將全國學生的債務一筆過取消,相關費用由華爾街買單。

工業回流 競選口號

「無用階層」的出現,未必會在短期內發生,但工業自動化導致職位流失,卻是美國今天面對的事實。有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製造業近年被機器取代的職位數字,比外判到墨西哥及中國的職位更多。由此觀之,特朗普的「用美國人、僱美國人」更多只是一句漂亮的競選口號,作為跟中國大打貿易戰的藉口。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興起,已成為主流政客的關注焦點。民主黨華裔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指出,美國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工作損失,百分之八十是因為被人工智能和機器所取代,而不是移民或貿易政策。然而,楊安澤提出的應對方法,也只是向每個美國人每個月無條件發放一千美元「自由紅利」,而不是引導民眾如何「抗衡」人工智能。

當然,話又得說回來,如果「大學無用論」真的成立,荷里活女星就不用因為把女兒送進名校而不擇手段,最終身陷囹圄了。問題是,一張「沙紙」背後所代表的,到底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還是既得利益高層圈子的一張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