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甚麼時候才變

香港公營醫療體系的效率是世界知名,以相對小的投入承擔着社會大多數的醫療服務。但是,效率高是有代價的,一是醫護人員的壓力,包括超乎正常的工作時間;二是病患者承受不必要的苦楚,長時間排隊等候治療、病房超負荷收容病人等,都不合情亦不合理。假若香港政府財政脆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就無話可說,但當香港公共財政的收益與儲備都居全球前列時,這樣的代價便不可接受。香港不應為了一些從殖民地時代承接過來的錯誤意識形態,為了保障私營利益,便要刻意壓抑公營醫療的發展。

世界從來不是由市場主宰,反而是政府扶助和補充市場,民主民生都是政府和政治糾正市場的失誤。世界上哪有發達社會不發展公營醫療而遷就私營呢?可能唯一的例外是美國,也因此有幾千萬人沒有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障。

今次流感危機應屬最好的時機來認真檢討公營醫療體系。一是增加醫護人員,不能用企業管理的方法來減低成本,把醫護人員與病人視作管理的數據,任意調動裁減。二是人手不足的解決,中長期是增添醫護教育的學位,醫護人才是全球短缺的資源,多培育不會製造失業。三是即時部分開放醫護市場,招攬海外合資格的人才填補空缺,減低工作時間,至少可從美加歐洲英聯邦國家招聘。四是與深圳合作,如港大在深圳的醫院例子可擴大,在深圳增設醫院服務香港病患者。

這都是老生常談,特區官員甚麼時候才會轉變過來?